第06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8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岭南绘就锦绣图
庞彩霞 喻 剑 张建军

潮平海阔南风劲,广东扬帆再起航。

过去10年间,产业大省广东毅然告别造就昔日辉煌的老路,以“双转移”为抓手,加快淘汰落后产能,依靠创新驱动建立现代产业体系,产业结构优化调整浪潮涌动……

水乡白鹭飞

吉利河水穿城而过,两岸芳草依依;绿岛湖鱼翔浅底,湖心小岛白鹭飞;街区绿植苍翠,榕树亭亭如盖……漫步在建筑陶瓷工业重镇——佛山市禅城区南庄镇的街头,如入田园水乡之境。

这样的水乡美景,如今在珠江三角洲一带并不少见。昔日“烟囱林立、浓烟滚滚”的制造业小镇,走上了产业转型升级的新路。

南庄镇的转型几乎与广东省实施“双转移”战略同步。通过启动产业优化升级行动,南庄镇开始对辖区内75家陶瓷企业实施关停整治和清洁生产改造,并鼓励本土陶瓷企业向全省、全国布局。

如今新中源、冠珠、强辉等10家南庄本地陶瓷企业,全部通过了广东省清洁生产审核,实现了“废水零排放,废浆渣循环再利用,废气达标排放”的目标。包括脱硫除尘在内的多项先进清洁生产技术已被广泛采用,余热利用、废浆回收等技术的推广,更助力企业节能降耗。

随着清洁生产协会的成立,广东目前已认定852家清洁生产企业,实施清洁生产审核的企业3000多家。在近年的“双转移”中,许多产业承接地提高环保门槛,在新设工厂、园区高标准推广应用清洁生产与资源循环利用技术,节能环保超过了产业转出地的水平。未来几年,一批清洁生产示范工程、清洁生产示范企业和示范园区将在全省范围内得到培育。

清洁生产在促进产业绿色转型的同时,叩开节能降耗之门。“十一五”期间,广东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16.4%,节约能源消费4327万吨标准煤,为全国节能降耗作出了重要贡献。2007年至2011年,广东以6%的能耗增速支撑了10.6%的GDP增速。

伴随着广东产业结构的演进,主要依靠消耗资源、牺牲环境换取经济增长的发展方式正成为过去。

制造成“智造”

一组数据,足以凸显广东“智造”的成效:2011年,广东高技术制造业规模继续保持全国第一,高新技术产品产值达3.4万亿元,增长17%;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产品产值1.3万亿元,增长24%;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增至47.8%。形成了新型显示、软件、新材料3个超千亿元产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如果说产业绿色转型是优化存量,那么从制造到“智造”,发展高端产业、建设现代产业体系,是以增量稀释存量。从某种意义上说,以增量稀释存量更为重要,它决定了广东产业的发展方向、后劲和竞争力。

从广州芳村驱车,大约半个小时就可抵达位于佛山市南海区罗村街道的广东省新光源产业基地。这个基地新落成的广东省半导体照明产业联合创新中心、中国赛宝(佛山)实验室、国星半导体外延芯片项目三大项目,将分别代表高端制造、高端技术服务业、公共技术平台三种力量,成为能驱动原有电光源产业质变发展的“智造”元素,助力罗村这一“电光源专业镇”从传统制造业向战略新兴产业实现转型。

从制造到“智造”,从“世界工厂”到“智慧广东”,是广东深入推进自主创新、加快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结果,意味着广东产业发展“自主因素”的增强。

近年来,广东科技综合实力继续稳居全国第一梯队,区域创新能力综合排名连续4年位居全国第2,创新绩效等指标位居全国首位,技术自给率达66.8%;最直观反映科技实力的发明专利申请和授权量,分别达52012件、18242件,增长27.3%和33.2%,位居全国第2位和第1位。

启动新引擎

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制造业竞争力越来越依赖于服务业的支撑。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是广东转变发展模式的必由之路。

佛山南庄陶瓷业的蜕变,除了促成陶瓷制造业绿色转型外,还在于建设以会展、研发、总部、物流等为主的现代陶瓷服务业。目前南庄的中国陶瓷总部基地、华夏陶瓷博览城等多个专业市场,已吸引了全国10大陶瓷产区企业和国际一线陶瓷品牌进驻,现有陶瓷营销中心近2000家,企业总部超过150家。在广东,不少像南庄这样的专业镇,依靠生产性服务业的发展走上转型升级之路。

信息技术、电子商务、现代物流、连锁经营等先进技术和经营方式的创新应用,推动着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广州白云区的林安物流园内,每天流动着两三万名来自全国各地找货源、车源的司机与货代。这个面积不大的物流园区,通过“基地+网络”、“物流+商贸”的形式,将线上与线下、传统物流与信息技术、电子商务与实体商贸结合起来,解决了传统物流业中的信息不对称、成本高、诚信缺失等问题。

正如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汪洋在调研林安集团时所说: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是广东克服金融危机影响和结构调整的一个重要举措。近年来,广东对现代服务业做到一体规划、一体发展,发挥双轮驱动效应。从2003年到2011年,广东省第三产业每年平均以11.7%的速度增长;服务业总量不断扩大、结构不断优化、产业质量不断提高。

在对自身发展历史方位和阶段性特征作出正确把握的基础上,广东在产业发展上调结构、促转型、闯新路、谋突围。随着一系列战略性新举措的成功实践,广东正在步入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

文/本报记者 庞彩霞 喻 剑 张建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