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三农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8月2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天津大港:发展设施农业 走出增收新路
本报记者 武自然

“以前咱们是靠天吃饭,种什么、怎么种,根本不去想,风调雨顺一亩地一年也就收一季,收入1000来块。现在就不同了,大棚里面种菜,四季都可以种,一年可收获三茬,一亩地纯收入能到2万多块呢!是以前大田粗放种植收入的20多倍。”天津市滨海新区小王庄镇李官庄种植大户徐桂艳给记者算了一笔经济账。

近年来,滨海新区大港工委想方设法为农民办实事,把发展设施农业作为农业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作为建设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的重要抓手,推出了农业现代化、农村工业化、农村城市化三位一体联动发展的新模式,走出了以科技为支撑,以产业化经营为手段,以服务城市、改善生态和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的设施农业发展路子。

五步棋,让农民的腰包鼓了起来。积极推进设施农业建设,是第一步棋。2007年,大港成立了设施农业发展领导小组,各街镇也成立了相应的组织,明确人员和职责分工,定期召开推动会或现场会协调解决相关问题。截至目前,5年已累计投入10多亿元,建成现代设施农业8500余亩。据统计,2011年大港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比上年增加1236元,其中设施农业为农民增收327元。

因地制宜、系统规划,高标准建设沿海都市型现代农业,是第二步棋。坚持从区域实际出发,充分发挥规划先导作用,大港已初步形成了小王庄现代农业产业聚集区、中塘设施农业产业区,太平冬枣科技示范园、港商四季田园、盐生植物科技园,以及古林沿海水产产业带的“两区三园一带”的发展格局。

科技引领、技术支撑,不断提高设施农业的产出效益,是第三步棋。坚持以科技化、生态化、集群化为方向,向科技要产量、要效益,大港走出了一条依靠科技促发展的路子。为了提升品质、提高产量,大港积极组织协调设施农业种植户和园区与天津农科院、天津师范大学等高等院校开展合作,成功引进了多种适宜大港自然条件、具有较强抗风险性的设施农业新品种,并大力推进试验、示范和推广工作。如草菌产业科技园,引入了市场认知度高、收益丰厚的名贵食用菌白灵菇,投资4000万元建设了集育种、种植、储存和销售于一体的工厂化产业车间,每天可出产白灵菇7.8吨,现已成为全国最大的白灵菇生产基地。

多措并举、完善机制,千方百计解决好农产品的销售问题,是第四步棋。大港投资540万元建成年批发能力5万吨的蔬菜整理中心,在此基础上依托大型企业和大专院校等用菜大户,以经理人组织为渠道,大力开展订单生产、定向销售,使更多农产品进集贸市场、进集体食堂、进餐饮企业。

为避免种养殖户、龙头企业和经理人组织各自为战、恶性竞争,大港着眼于提升农业整体竞争力和农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探索成立了蔬菜销售公司,对农产品进行统一收购,农产品流通体系得到进一步完善。通过拓宽营销渠道,采取农社对接、农超对接的方式,在城区的大型超市和住宅小区建立农产品直营点,农户按市场价格供应农产品,按销售量支付管理费,最大限度地减少流通环节。同时,大港打造特色品牌,严格设施农业的种养殖流程,确保企业和农户切实按照安全、绿色、无公害生产操作规程进行种养殖。

以人为本、普惠群众,努力使广大农民实现共同致富,是第五步棋。让农户真正见效益、得实惠,始终是大港发展设施农业的基本要求。中塘镇潮宗桥村土地盐碱化程度较高,二、三产业基础薄弱,村民多以外出务工为主。为改变这一现状,村“两委”班子积极引导鼓励广大村民发展设施农业,大力争取相关优惠政策,通过财政补贴、镇村投入、农户自筹相结合的方式,筹措资金近千万元,建成占地568亩的各类大棚500余个,实现了“一户一棚、户户受益”。仅2011年每户就增收近万元。

坚持以龙头带动为依托,大港强化企业与农户的产销对接,农户按订单生产,企业按订单收购,并在种养殖技术方面给予一定指导,在收购价格方面给予一定优惠。神驰牧业集团对当地的奶牛养殖资源进行整合,变以往养殖户各自饲养、各找销路为集中育种饲养、统一销售产品。企业还专门购置了各类收割设备,免费供周边农户使用,在有效减少企业运输、交易成本的同时,更带动周边村5300多户农民增收致富。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