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8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产业结构趋合理
薛志伟

刘宁、刘玉香夫妇是黑龙江九三垦区的农场职工,原来靠自己开着小型农机种植15亩大豆为生。2007年,夫妇俩把种地的活都包给了当地的农机大户,自己来到北京在一个小区做起了停车管理员。年终一算,种地收入两万元,和原来自己种地差不多,但管理员工资收入就超过了3万元,夫妇俩都乐开了花,就这样在北京一干就是5年多。

他们或许没有意识到,他们收入的增加是赶上了我国产业结构调整的好时候。近几年来,装备制造业的发展提高了我国的农业机械化水平,促进了现代农业的发展,使农业生产的效率大幅提高,也把更多农民解放了出来。服务业的发展又给他们提供了新的就业机会,从而带来了他们收入的增加和生活水平的提高。这一系列变化的背后,是我国三次产业的协同发展和产业结构的更趋合理。

判断一国产业结构的合理性有三个基本标准。一是各产业生产的产品能够基本满足本国人民不断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二是与一国的国情、资源禀赋相适应,三是各产业之间能够相互协调,具有较高的运作效率。

2011年,我国一、二、三次产业结构的比例分别为:10.1%、46.8%和43.1%,与发达国家1971年的水平基本相当,也和当前东亚、东南亚国家的结构基本相当。我国目前总体上正在由工业化的中级发展阶段向高级发展阶段过渡。

我国的产业结构既符合世界产业发展变迁的一般规律,又具有自己的特点。改革开放以来人民生活水平快速提高和经济高速发展的事实充分说明,我国产业结构的运作效率是比较高的,提供了大量的农产品和工业品,从根本上改变了短缺经济的局面,比较充分地满足了人们对各种物质产品的需求,有利于我国比较优势的发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