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8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产协调
本报记者 薛志伟

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围绕发展现代农业、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和促进服务业快速发展的目标,大力推进结构调整,三次产业趋向协同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是当今各国发展经济的重要课题。2003年至2011年,第一产业年均增长4.6%,第二产业年均增长11.9%,第三产业年均增长11.1%,均保持较快发展态势。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向三次产业协同带动转变: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从2002年的13.7%下降到2011年的10.1%;第二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从2002年的44.8%提高到2011年的46.8%;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从2002年的41.5%提高到2011年的43.1%。

农业基础不断稳固

农业稳,天下安。党的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确立了把解决好“三农”问题作为全党工作重中之重的战略思想,制定了“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和“多予、少取、放活”的指导方针,部署了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战略任务,取消了农业税,实行并加大了农业补贴力度,现代农业加快推进,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农业基础地位不断稳固。

2011年,粮食总产量达到57121万吨,比2002年增长25.0%,年均增长2.5%,连续5年稳定在5亿吨以上,其他主要农产品也稳中有增。与此同时,农业结构不断优化,优质农产品比重明显上升,规模化种养、区域化布局、标准化生产加速推进。2011年水稻、小麦、玉米优质化率分别达到81.0%、74.3%和64.6%,分别比2005年提高16.3、25.5和27.7个百分点。大宗农产品生产继续向优势产区集中,13个粮食主产省对粮食增产的贡献度达到90%以上。农业物质技术装备水平稳步提高,农田有效灌溉面积扩大了7300多万亩,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提高了18.6个百分点。2011年农业科技贡献率达到53.5%,有力支撑了农业持续稳定发展。

工业转型加快升级

发达的第二产业是一个国家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根基,也是面对危机冲击岿然不动的关键。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围绕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目标,以调整改造传统产业和培育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为突破口,大力推动传统制造业向现代制造业转变。

同时,通过项目审批、信贷、土地、环保、电力供应和出口退税等措施,对能源、资源密集型重化工业进行了重点调控,采取“上大压小”措施,加大兼并重组和淘汰落后产能力度,有效促进了工业整体素质和国际竞争力提升。

高技术制造业规模不断扩大。2011年我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为9.1%,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28.9%,比2005年提升0.2个百分点。装备制造业总量规模位居世界前列。重大技术装备自主化水平也有了显著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核心技术掌控能力显著增强。特高压输变电设备等部分领域装备产品技术水平已跃居世界前列。

第三产业快速壮大

服务业是内需潜力最大的产业,服务业大发展是经济社会大势所趋。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国务院十分重视服务业发展,陆续出台支持现代物流业、高技术服务业、节能服务业、家庭服务业、文化产业、体育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完善政策体系、加快推进服务领域改革、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大投入力度,有力地促进了服务业快速发展。

2003年至2011年,服务业保持了较快发展态势,年均增长11.1%。其中,交通运输、批零贸易、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增势平稳,为增加就业、方便群众生活发挥了重要作用;金融保险、房地产、信息咨询、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旅游等现代服务业实现高速增长,大大提高了服务业的整体质量和水平。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