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资本市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8月2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环境改善有望推动基金业创新发展
□ 刘 溟

监管层近期频繁出台基金业相关文件,基金发展面临新的机遇。当前规范、放松基金管理有助于推动该行业的发展,但由于关键的问题尚未破局,基金业改变当前理财市场格局的可能性不大。

1991年,第一只证券投资基金由中国人民银行批准正式成立,拉开了基金业的发展序幕。

1991年至1997年是我国基金业发展的初期,由于相关的监管法规尚未出台,明确有效的监管方式也未建立,因此基金运作并不规范,以房地产和股权投资为主,投资者权益缺乏相应保障。

1997年《证券投资基金管理暂行办法》出台,建立了相对较为全面的监管框架,基金业由此进入规范、专业、快速的发展通道。此后几年,基金发行规模迅速增长,专业化的基金公司快速成长。

2001年,关于基金运作黑幕的事件使基金业面临冲击,监管层加强了基金业的管理,包括推动开放式基金、引入外资提高基金管理水平、加强法制法规建设等。几年之后,伴随着A股市场的牛市到来,基金规模呈爆炸性增长,2007年基金总规模连续突破1万亿元、2万亿元、3万亿元的关口,至此基金已经成为居民理财的重要途径。由于股票在基金资产配置中占据最为重要的地位,股市泡沫的破灭使得基金业停下了飞速增长的步伐。

到目前为止,公募基金规模约为2.4万亿元。从过去的发展历程来看,基金规模快速增长的两个时期的主导因素分别是制度规范和股市牛市,即管理效应和投资效应。

尽管历经20年发展,基金业的管理和服务水平已经迈上了新台阶,但仍面临诸多问题。一是产品同质化现象较为严重。尽管基金产品已经形成多种投资风格和投资类型,但是产品同质化现象依旧没有改变,不同产品之间的差异主要是基础资产的比例范围。同质化的原因除了基金业的管理和考核方式短期化,还有投资资产不够丰富的问题,主要为股票、债券和货币市场,其他产品涉及很少。二是产品管理和投资水平有待提高。从基金产品的历史表现来看,盈利状况不尽如人意,与股市的顺周期性较强,部分产品亏损较为严重。三是信息披露与道德风险问题。从基金业发展早期开始,道德风险、黑幕、老鼠仓等事件与基金业就从未分开,制度漏洞使得套利存在可能,基金业最大的受益者不可能是普通投资者。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基金业的快速发展。

今年5月份以来,监管部门频频下发基金业管理文件,尽管多数文件尚处于征求意见稿阶段,但是修订内容之多足以引起重视。

这些文件不仅试图从法律法规为基金业的规范发展打下基础,而且扩充了基金业的运营范畴和投资范畴,如果得以成行,那将大大促进基金业发展。其中,以下几项内容值得关注:第一,放松监管限制,包括基金设立与管理。允许同时上报多只基金,并推动注册发行,这将提高发行效率和可发行规模。在基金管理上也有所放松,如允许基金经理个人投资股票、放宽基金销售机构限制等。第二,推动基金产品创新,如近期发行的超短期理财基金、跨市场ETF、港股ETF,以及发起式基金等,这有助于基金公司根据市场需求进行合理创新,提高灵活度和竞争力。第三,扩大业务范畴。如允许基金公司投资中小企业私募债、允许保险资金委托基金公司管理等,探索“信托化”改革等。第四,完善基础设施,改善运行环境。如推出基金回购交易,提高产品流动性等。

通过这些措施,基金业面临的监管、运行环境将有所改善,创新动力大大增强,竞争力将得到一定提高,有利于整个行业向好发展。不过,从理财市场的整体格局来看,基金业的两大不足——投资品种和销售渠道有待丰富,尚难以从根本上得到解决,而且基金对股市的高度依赖性也使其难以脱离股市、独立走向繁荣阶段。因此,短期内基金业的发展尚难以撼动理财市场的格局。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