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读者之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8月1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更多地关注“失能老人”的养老难题
许 滔画

“失能老人”的养老已经成为一个社会问题,既给家庭带来沉重负担,也考验着医疗体系建设。近日,本报收到一些读者来信,呼吁寻求破解“失能老人”养老难题。

生活自理难 实际困难多

2011年底,山西省芮城县老龄人口数量为5.34万,占全县总人口的13.7%,随着老龄化进程的加快,老年人的数量还在不断增加,其中,“失能老人”数量也呈年年攀升的趋势,逐渐成为一个突出的社会问题。

据统计,仅2011年第四季度,芮城县通过电视台、宣传栏等形式寻找走失老人的寻人启事就有10多个。据了解,走失的老人大多是“失能老人”。

我所在的村子有一对老龄夫妇先后瘫痪,成为“失能老人”,5个儿子都有工作,多次想把老人送到养老院均遭到拒收。孩子们不得不出钱雇人护理老人,被雇来的人员因为护理工作“脏、苦、累”而离开。无奈,退休的大儿子及媳妇从城里搬回村里照顾老人。十余年来,老人经常发无名火,儿子及儿媳为了照顾好老人,经常起早贪黑,生活异常辛苦。笔者通过走访发现,不少“失能老人”生活无助,需要得到全社会的帮助。

笔者认为,在“失能老人”数量不断增加的今天,要实现老有所养目标,政府应该在发挥现有养老机构作用的同时,针对“失能老人”全天候需要照料、全方位需要帮助的实际情况,集中财力、物力和人力,建设一批设施完备、服务齐全的护理机构,这样能在很大程度上解决“失能老人”养老难问题。

山西芮城县地税局 邵佳旺

经济负担重 养老陷困境

陕西省西安市东仪社区的张师傅今年89岁,大小便失禁,视力模糊,行走不便,生活不能自理。由于儿女们白天忙着上班,只有小区邻居轮流给老人送饭,帮着护理老人。

像张师傅一样生活不能自理的“失能老人”,在西安市还有很多。不少老人终日在轮椅或床板上打发时日,生活苦闷,不少子女也因繁重的照料工作累得精疲力尽。

不少养老院不愿接收“失能老人”,愿意接收的养老院价格普遍偏贵,工薪阶层往往负担不起,还有的养老院设施和服务落后,老人不愿去住。“失能老人”给不少家庭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

随着社会发展节奏的日益加快,“空巢老人”和“失能老人”数量快速增加,第一代独生子女家庭往往肩负着4位或者更多老人的养老负担,经济压力沉重的现实日益凸显。

由于社区养老院具有广泛的社会性、群众性、公益性,希望国家能够加大投入,按公益性项目的有关规定进行投资,并拨专用款项用作维修和维护基金,给社区养老院进行适当的补偿。

陕西西安南郊东仪路3号退休办 宋九成

提供专项护理服务

对于解决“失能老人”的护理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建议。

首先,建立专门的“失能老人”护理小区。目前,由于养老院看护资源紧张,护理条件差,往往不能给“失能老人”细致周到的护理。针对此问题,可由民政部门牵头,建立公租房,派专人负责管理,入住者缴纳合理租金,实行集中化科学管理;提供日常医疗护理,小区与家政服务公司建立紧密联系,随时为每一位老人提供家政服务;在定点医院为每一位“失能老人”存档,老人一旦出现重病,立即送往相关医院,确保每一位“失能老人”享受到及时周到的护理服务。

其次,培养高素质的专业护理队伍。由于“失能老人”的特殊身体情况,需要专业化护理人士。目前的养老院和家政服务公司普遍欠缺专业护理人才,护士学校应开设“失能老人”护理专业,根据市场需求,有计划培养特殊护理人才。

另外,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建立专业“失能老人”医院。这类医院专门为“失能老人”看病,与其他医院业务分开,这样可以更好地保证“失能老人”享受到体贴周到的专业化医疗服务。去年,北京成立了国内首家“失能老人”护理医院,这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让“失能老人”度过幸福的晚年,是每一位子女的任务,也是建设和谐社会题中应有之义。

河南信阳市中级人民法院 蔡 红

鼓励社会力量参与

解决“失能老人”的养老问题,必须依靠专业的养老机构。据悉,目前我国每千名老人平均养老床位只有17.8张,远远满足不了实际需求。又好又快建设养老机构,增加养老床位供应,应该引起相关部门的重视,以切实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实际需要。

政府应按合理比例建设一批养老机构,保证“失能老人”住得进去,解决基本医疗和生活的需求;动员社会力量建设一批相对高端的养老机构,满足“失能老人”对生活、医疗等方面的实际需求。

要对养老事业出台专门规划,从实现目标、工作措施、评价机制、监督实施等方面作出细化要求,把养老事业真正纳入到地方政府的政绩考察中;吸纳社会力量,加大社会化养老扶持力度,在政策优惠、资金支持、奖励表彰等方面作出相应规定;建立社会化养老准入机制,确保有实力、有爱心的社会力量参与养老事业的发展;营造浓厚氛围,在政府、社会大力推进养老机构建设的前提下,通过义工、志愿者、慈善人士等群体的参与,广泛组织动员,加强舆论宣传,在全社会营造尊老孝老、发展养老事业、为养老事业服务的良好氛围,让“失能老人”生活得更加舒适和幸福。

宁夏回族自治区党委讲师团 潘建红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