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生态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8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绿的建设全民参与 绿的成果全民共享
□ 陈莹莹

从一座煤炭城市到一座生态绿城,徐州的每一步都走得很坚实。

曾经污水垃圾遍地的煤炭塌陷地,经过整治修复,成了摄影爱好者用来取景的九里湖湿地公园;曾经寸木难生、荒无人烟的大洞山,在多年的努力后,成了如今的大洞山风景区,迎来了一批又一批郊游的人们;想要发展又受制于污染顽疾的鼓楼区,在经历工业退城入园的阵痛后,正信心满满地迎接绿色GDP的增长。

这座城市由“黑”变“绿”,是一项全民工程,这些看似天翻地覆的变化,都是由每一位个体努力而来、由每一个点滴汇集而来,具体到一座烟囱、一个土坡、一条绿化带。

青岛啤酒(徐州)彭城有限公司综合部的陈元营仍记得,位于市区的老厂子一到销售旺季,收送酒瓶的车子就占满了道路,附近的老百姓多有抱怨。而对于工厂来说,不但物流受限,而且没有足够空间上新设备,环评很难达标。而如今,搬到新址的生产线已经实现了二氧化碳的零排放。

国华徐州发电有限公司安全环保部经理助理张广刚1989年就来到这里。研究火电厂烟尘扩散路径的他记得,每到春秋季起风,灰场的灰就让人迷了眼睛。公司淘汰了小机组、采用先进的“烟塔合一”技术后,实现了废水、废灰、废气的零排放,刮风天气灰尘弥漫的景象已经成为过去。

贾汪区农林局副局长吴继东更是记得,在几年前的大洞山上,只有守林人和他们这些开荒人。而如今,绿化效果出来了,旅游业发展的空间也提升了。我们在大洞山景区采访时,就遇到了徐州小明星幼儿园跟着老师郊游的孩子们。

绿的建设全民参与,绿的成果全民共享。正如徐州市委书记曹新平所说,徐州这座城市的转变不是孤立的产业升级,而是融产业转型、城市框架、绿色宜居为一体的浩大民生工程。

离开时,吴继东热情地招呼我们在这片远远望去已是满目青翠的石头山脚下合影留念,希望我们能记住这片来之不易的绿色。对于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来说,绿在山间、绿在湖畔、绿在道旁、绿在心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