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三农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8月1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章丘——
力推“后进村”提速
本报记者 管 斌

前不久,山东省章丘市全面启动“城乡互联、百村共建”暨第十四批下派干部包村工作,重点对该市162个省市扶贫开发的重点村、无办公场所村、经济空壳村以及“难点村”进行包村帮扶,力争经过3年时间,使这些村彻底甩掉戴了多年的“后进村”的帽子。

下派包村,最令人担心的是流于形式。为避免出现这一情况,章丘市拟定了5项具体实在的重点工作,即“建强村级班子、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建设提升村级办公场所、规范完善工作制度、解决群众生产生活难题”。针对每项工作,章丘市又提出了明确的标准。建强村级班子,标准是达到本镇(街道)中等以上水平;壮大集体经济,则必须要让帮包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5万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增幅高于本镇(街道)平均水平;没有村级办公场所的,年底前必须落实完善到位,最低标准是达到“一院、五室、六有”的水平。

“按照这些‘硬杠杠’包村,想敷衍了事,很难。”章丘市组织部门的负责人说。

包村形式多样化,是今年章丘市下派包村工作的一大亮点。章丘市设计出了“市级领导联村、部门单位包村、第一书记驻村”的多种包村帮扶模式。章丘从162个“帮包村”中筛选出一批“难点村”,由章丘市级领导作为第一责任人,亲自联系帮扶。剩余村庄则由章丘市的130个市直部门、企事业单位组成3人包村组派驻帮包村。同时,实施“第一书记驻村”,章丘市从纳入全市科学发展综合考核评价的部门单位各选拔1名30岁左右、政治素质和政策水平较高、组织协调能力和责任心较强、大学专科以上学历、有发展潜力的优秀党员干部担任帮包村“第一书记”。“第一书记”任期3年,组织关系转至任职村,与原单位脱钩,驻村帮扶。

章丘市积极创新包村工作机制,为今年的下派包村压担子、增动力。对各包村组和“第一书记”的管理由该市组织部门牵头,市直部门、企事业单位和所在镇(街道)进行日常管理。包村组及包村干部都签订目标责任书,全面落实目标管理、考勤制度、检查调度等3项管理措施,包村工作推进情况将纳入科学发展综合考核体系,作为年度考核评价的重要依据。帮包期满,章丘将进行严格验收,根据验收情况,对下派包村干部、单位给予科学合理公正的奖惩。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