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理论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8月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入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更加自觉坚定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北京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阅读提示 坚持科学发展,走科学发展道路,是我们时代的选择。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新要求。我们要按照这一要求和部署,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

胡锦涛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发表的重要讲话,全面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在发展问题上的新认识,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新要求,强调必须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完善的制度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从政治高度、历史高度和实践高度,深刻把握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和实践要求,坚持把科学发展观作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武装头脑、推动实践的行动指南。

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坚持科学发展,走科学发展道路,是我们时代的选择。

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我们党对我们基本国情作出的科学判断。经过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的不懈拼搏,我国经济社会各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成就,但也要客观地看到,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想问题、作决策、办事情决不可脱离这一最大实际。这一判断,是我们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形成的根本依据和立论基础,也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根本依据和立论基础。科学发展观是在深刻把握当代中国基本国情和发展实际基础上提出来的。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是科学发展观形成的现实依据。在新的历史阶段,我国进入了发展的关键期、改革的攻坚期、矛盾的凸显期,经济社会发展呈现出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突出表现在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时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改革攻坚面临深层次矛盾和问题等方面。这些阶段性特征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具体表现,反映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新形势、新矛盾和新问题。如果不深刻把握这些阶段性特征、抓紧采取措施解决前进中遇到的发展问题,必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可持续发展产生重大影响。科学发展观是在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适应我国发展新要求基础上提出来的。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回顾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发展历程,10年来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繁重,我们紧紧抓住和用好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战胜一系列严峻挑战,奋力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到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我们之所以能取得这样的历史性成就和进步,最重要的就是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形成和贯彻了科学发展观,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指导。科学发展观,是我们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揭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我们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

深入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全面准确地把握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和基本要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这4句话是对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精神实质、根本要求的集中概括。

坚持以人为本,就要始终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党的根本宗旨,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就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各项权益,做到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就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就要按照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就要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坚持统筹兼顾,就要正确认识和妥善处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重大关系,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等,统筹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充分调动各方面积极性;就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善于从国际形势发展变化中把握发展机遇、应对风险挑战,营造良好国际环境。既要总揽全局、统筹规划,又要抓住牵动全局的主要工作、事关群众利益的突出问题,着力推进、重点突破。

总之,科学发展观深刻体现了新的发展阶段和新的时代条件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必须全面把握科学发展观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着力解决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把全社会的发展积极性引导到科学发展上来,把科学发展观贯彻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各个方面。

更加自觉坚定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然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面临着一系列极具挑战性的矛盾和困难。尤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处于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更显突出。我们必须始终保持清醒头脑,以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统一思想,全面认识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深入发展的新形势新任务,深刻把握我国发展面临的新课题新矛盾,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

更加自觉坚定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在当代中国,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而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本质要求就是坚持科学发展。全党同志一定要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坚决执行中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决策部署,把推动发展的立足点转到提高质量和效益上来,扎实抓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等战略任务的贯彻落实,推动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全面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不断增强长期发展后劲。

更加自觉坚定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着力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国际金融危机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外部环境更加复杂,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要求更加急迫。特别是今年以来,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稳增长的任务加重,在经济增速放缓背景下如何处理好保持经济合理增速与提高经济发展质量的关系,给我们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一定要把握好我们面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充分运用我国的人力资源、自然资源、技术资源以及国外资源等方面的有利条件和有利因素,推动经济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在经济发展中,要充分考虑资源和环境的承受力,统筹考虑当前发展和未来发展的需要,积极发展循环经济,实现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系统的良性循环,为子孙后代留下充足的发展条件和发展空间。

更加自觉坚定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坚决破除一切妨碍科学发展的思想观念和体制机制弊端,不断加强对改革开放的认识和实践。改革开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30多年来,我们正是始终以改革开放为强大动力,在新中国成立以后取得成就的基础上,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取得举世瞩目的新的伟大成就。我们锐意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建立和完善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形成了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管理制度。在不断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同时,我们还不断深化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以及其他各方面体制改革,不断形成和发展了符合当代中国国情、充满生机活力的新的体制机制。我们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从建立经济特区到开放沿海、沿江、沿边、内陆地区再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水平显著提高,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可以说,我国过去3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我国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依靠改革开放。深入学习贯彻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我们一定要坚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推进改革开放,坚定信心、砥砺勇气,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促进我国经济社会长期健康稳定发展;坚持总体规划、统筹协调、系统推进,保持改革措施的连续性和配套性;进一步明确深化改革开放的重点和突破口,既着力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突破,又努力使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方面的改革创新有机衔接、协调推进,继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继续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注入强大动力。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