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8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担社会责任 尽企业之力
——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开展“双到”扶贫工作纪实
本报记者 邓海平 胡文鹏

“阿文,到屋里坐会,我给你倒茶。”阿文是村民们对中国移动广东公司驻秦皇村“双到”扶贫干部肖毅文的亲切称呼。这位略带羞涩的小伙子,自愿放弃省城的工作来到穷乡僻壤,与村民一道寻致富途、奔小康路,一干就是两年多。“这不比亲人还亲?”老乡们说。

肖毅文只是中国移动广东公司派驻贫困村的120多名扶贫干部中的一员。从2010年起,为响应广东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扶贫开发“规划到户、责任到人”的要求,中国移动广东公司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尽企业之力至诚全力扶贫。截至目前,中国移动广东公司负责的52个省级扶贫点、4033户贫困户中,脱贫率已达98%。

真心换真情

“只有把群众当亲人,群众才会把我们当亲人”,在韶关市始兴县顿岗镇贤丰村驻村的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员工梁荣把这句话当做自己的座右铭。2011年5月,贤丰村贫困户卢国胜得了急性脾炎,无钱医治。得知这一消息后,梁荣第一时间送卢国胜到韶关市医院治疗并为他垫付了治疗费。梁荣的举动感动了村民。2011年7月,当他的服务期满要回单位时,密密麻麻写着数百个签名的几张纸放在了他面前,那是一封村民自发写的希望他留下来的请愿书。面对村民的肯定与深情,梁荣毅然选择了留下。

提及这些可爱的驻村干部,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党群工作部主任欧阳朝晖感慨万分,“他们用真心敲开了群众心灵之门,真正同群众成为一家人。”

实心办实事

进村后,扶贫干部面临的迫切任务,是让贫困村、贫困户的经济实力和生活水平双双提升。按照广东省有关标准,村集体年收入在3万元以下、农民个人年收入1500元以下即为贫困。为尽快帮助当地农民摆脱贫困,驻村干部与农民一道修路修房修水利、养鸡养猪养黄牛、种菜种薯种马蹄……一件件实打实的致富项目,让贫困一去不返。

2010年,服务在乐昌市白石镇上黄村的驻村干部何宏荣,经过大量走访和调研,决定在黄村推广1000亩紫心红薯种植。为了打消村民“不熟悉不想种”的疑虑,何宏荣当众向村民承诺:种苗由中国移动广东公司提供,技术由华南农业大学专家指导,收购可与村民签订保价合同。

功夫不负有心人。当年,1000亩的紫心红薯实现了丰收,仅此一项收入,便让上黄村520名贫困村民100%脱贫。村民们向干实事的扶贫干部竖起了大拇指。

在扶贫干部的帮助下,在清远市秦皇村,因病致贫的村民办起了存栏量3000只的中型养鸡场,年收入2万元;在韶关贤丰村,村民们种植了150多亩马蹄,并注册了“顿岗爽脆马蹄”特色品牌。

授鱼变授渔

授之以鱼,莫如授之以渔。为提升贫困村、户的持续致富能力,中国移动广东公司的驻村扶贫干部们从观念上、技术上、机制上努力探索脱贫的长效机制。

“扶贫干部带给我最大的改变,就是观念的改变。”云浮市郁南县千官镇石大村村民陈灶英深有感触地告诉记者。以前他虽然也尝试特色种植,但只满足于“过得去”。扶贫干部鼓励他扩大种植规模、参加技术培训。如今,他的收入由不足2000元增长到6000多元。

信息优势是中国移动广东公司扶贫的一大技术优势。从2010年起,公司先后在全省开展“信息服务进农村”、信息服务兴农村等活动达4100多场,推出信息化帮扶项目24个。如今,在梅州、清远等边远山村都能接收到致富宝、农讯通等服务信息。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清远市正在试行的、以先进企业管理制度为模型的卓越村务管理模式,目前也已更趋完善。据分析,如果这一模式成熟,将有望成为广东乃至全国贫困村高效治理的一条有效路径。

扶贫工作千头万绪,有人认为这是企业的负担。中国移动广东公司总经理徐龙则有着截然相反的观点,“扶贫济困是企业肩负的重要责任,更是企业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平台。这项工作不仅要做,还要坚持做。”

据悉,为强化责任意识,弘扬核心价值,由“培育一组文化品牌、建设一片教育基地、评选一批先锋模范、创作一套文化产品、开展一系列文体活动”构成的企业核心价值体系“五个一”工程正在中国移动广东公司如火如荼地开展,其中以“双到”扶贫为重要载体的爱心接力基地已在全省各地逐步建立,爱心公益的精神正逐步内化到企业员工心中,并如涟漪一般向社会扩散。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