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三农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8月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源头活水来
——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水利扶贫纪实
本报记者 王新伟 通讯员 汪承宏

7月30日早晨,贵州省玉屏侗族自治县田坪镇水务站负责人姚锋刚从白岩河水库工地赶回来,就忙着整理工程资料,记录工程进度。现在工程已经进入导流洞施工阶段,虽然玉屏这几天都在下大雨,但是工程进度一点都没落下。

姚锋说,白岩河水利工程,是玉屏侗族自治县2012年水利扶贫工程项目最大的骨干水利工程,项目涉及田坪镇5个村,33个村民组,总投资2.57亿元,以供水、灌溉为主,同时兼顾灌区农村人畜饮水问题,工程建成后受益群众可达4.5万人。

自2007年以来,玉屏侗族自治县水利局、田坪镇整合各类资金1亿多元在田坪镇大兴水利,实施绿坪、苗坪等水库山塘除险加固工程6座,维修、新建干支渠道158千米,水土保持工程1800亩,石漠化治理工程600亩,农村饮水安全工程35处,解决了镇村1.2万人饮水困难,改善全镇1.6万余亩农田灌溉问题,农民年均粮食产量增加30%左右。

提起这几年的水利建设,田坪镇长岭村的支书姚开发竖起了大拇指。姚开发说,以前村里人都是望天吃饭,8个村民组的饮用水都不能保障。雨水多的年份,收成就好些,碰到干旱的年份,有的地方能用抽水机抽到水,有的地方就抽不到水,影响收成。现在水库常年有水,水渠有效引水,以前的旱田都变水田了。

水利工程的完善,改善了农业基础设施,也促进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

朱家场镇也是一个典型的缺水乡镇。为解决全镇缺水问题,县水利局与省地矿局第二工程勘察院合作,在该镇探钻深井30多口。现在,朱家场镇彻底告别了“三年包谷六年苕,十年难收一季稻,要想喝上清泉水,十里山路把水挑”的历史,不仅家家户户用上了自来水,该镇农产品种植结构和生产方式也进行了调整。2011年,该镇农民人均纯收入达3267元。

近年来,玉屏侗族自治县水利扶贫工作着力解决一批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水利问题,坚持“两种水利灌溉基本解决模式”和“两条腿走路”的方针,按照“谁受益、谁建设、谁参与”的原则,积极组织项目区受益群众投工投劳。据统计,该县去冬完成的村级公益事业建设一事一议财政奖补小型农田水利项目涉及20个村寨,完成总投资758.44万元,完成计划投资148%。

玉屏侗族自治县水务局水利扶贫办负责人表示:“农民群众投工投劳,通过自力更生改变自身的落后生产条件,切实感受到水利扶贫的良好效果,水利工程建得起,管得住,形成了良性循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