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7月30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国防和军队建设:
科学发展开新篇
新华社记者 徐壮志

这是中国国防和军队建设实现历史性跨越的10年。

“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党的十六大以来,人民解放军面对机械化和信息化建设的双重历史任务,以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战斗力生成模式为主线,忠实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圆满完成了党和人民赋予的各项任务,谱写了国防和军队建设科学发展的壮丽篇章。

在与时俱进中永葆正确的政治方向

在海拔5380米的西陲边关神仙湾哨所,困扰官兵几十年的信息孤岛问题已不复存在——一张遍布全军的政工网络,使这个远在天边的边防哨所实现了与外界的信息同步。

从2005年开通到如今入哨所进班排,全军政工网被官兵们亲切地称为“政治进步的辅导员、学习成才的好助手、文化娱乐的好伙伴、日常生活的好朋友”。

变化的是手段方法,不变的是一支军队的军魂——如果说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是人民解放军思想政治工作的活力之源,那么,坚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官兵、铸牢军魂,就是贯穿人民军队思想政治工作的一条主线。

——2008年底以来,深入学习、大力培育和自觉践行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的热潮在军营持续广泛兴起。“忠诚于党,热爱人民,报效国家,献身使命,崇尚荣誉”,已融入当代中国军人的血脉,引领着官兵的思想和行为。

——从2008年9月到2010年2月,全军和武警部队各级围绕“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履行使命见成效”的总要求,分三批开展深入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活动,十多万个党组织、百万余名党员参加……学习贯彻科学发展观活动在全军持续兴起。

——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战略任务以来,全军和武警部队采取有力举措,精心组织筹划,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扎实开展、稳步推进。

——2010年5月起,全军和武警部队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各单位把这一活动作为推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向深度和广度发展的重大举措,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推进。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对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作出部署,全军和武警部队闻令而动,聚焦主题,服务主线,紧紧围绕军队建设的中心任务,采取积极措施大力推进先进军事文化建设,为促进我军有效履行历史使命提供源源不绝的精神动力、思想保证和舆论支持和文化条件。

政治工作的根本是人,人才是兴军之本。

2003年,中央军委颁发《实施军队人才战略工程规划》。如今,人民军队干部本科学历上升到80%,研究生上升到20%,双学士飞行员、博士舰长、硕士博士师长军长正越来越多地涌现……

在近似实战中打造信息化时代的雄师劲旅

2003年秋,中央军委提出了建设信息化军队、打赢信息化战争的全新战略目标。

这是统帅部基于世界范围的新军事革命和战争形态发展而作出的最新判断——刚刚于这个春天结束的伊拉克战争,被国际军事界认为是信息化战争初现端倪的一场战争。

作出“推进机械化条件下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军事训练转变”的战略部署,制定下发《关于深入推进军事训练转变的意见》,重新修订颁发新一代《军事训练与考核大纲》……面对全新的历史使命,人民解放军开始了面向信息时代的全力转型:大力推进军事信息系统、信息化武器装备系统和信息化支撑环境建设,积极开展联合训练、基地化训练、复杂电磁环境下训练,全军部队的信息化建设驶入快车道……

“北剑”系列演习、“确山”系列演习、“神电”系列演习……从北京军区的朱日和基地到济南军区的确山基地,从密林深处的导弹基地到大海之上的海军基地,在全军的每一处训练基地,在复杂电磁环境和实战化的对抗中,一支支精兵雄师经受着信息化战争的洗礼。

信息化是军队战斗力生成的倍增器。新世纪以来,党中央、中央军委着眼世界军事变革的新趋势,集中力量提高我军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坚持以军事斗争准备为龙头,着力推动部队信息化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全军部队坚持以信息化条件下训练理论研究为先导,以复杂电磁环境下训练为重要切入点和抓手,持续兴起大抓军事训练的热潮,我军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建设不断由理论探索向实践运用转化。

如今,人民解放军已发展成为诸军兵种合成、具有一定现代化水平并开始向信息化迈进的强大军队。

军事演习是部队训练的高级阶段,是战争的“预实践”。

总参有关部门负责人说,10年间,全军部队演习难度强度不断加大,对抗性、实战化程度不断提高。演习全程贯彻信息主导、体系对抗、联合制胜等信息化条件下作战要求,力求实现作战力量、作战单元、作战要素有机融合,不断检验和锻炼着参演部队基于信息系统的体系作战能力。

中国军队,正在信息化的征程上大步前行。

在改革创新中推进后勤和装备保障新跨越

今天,戍守西藏、新疆高原边防的官兵们,已全部住上了保温保湿还能供氧的新一代哨所,直升机、高原巡逻车、电子监控等新型设备使他们履行戍边使命越来越安全高效。

发生在遥远边防的这一切,只是中国军队后勤保障10年巨变的一个缩影。

保障水平的提高,得益于后勤体制改革——2007年,党的十七大作出建设现代后勤的战略部署。随后,中央军委颁发《全面建设现代后勤纲要》。

当年,济南战区开始实行大联勤体制,迈出了向三军一体化保障体制的新步伐。

2010年6月,一种集后勤供应、管理和消费等功能于一体的智能卡——军人保障卡在全军部队投入使用。从医疗卡、加油卡、购粮卡、工资卡等多种保障卡到集发薪、消费、就医、领装、住房档案管理等10项功能于一体的军人保障卡,标志着后勤信息化已开始迈上共享共用的新层次。

研制配发11大类212型装备的第二代新型后勤装备体系,形成由单兵保障到战略战役支援保障相互衔接的陆军后勤装备系列;建立野战后勤指挥、远程医疗等5个后勤装备信息化系统……10年来,我军后勤装备全面实现更新换代,同时,信息化程度更高的下一代后勤装备体系论证预研已全面展开。

武器装备的现代化,是一支军队现代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以作战需求为牵引,以信息化为主导,走机械化信息化复合发展的道路,我军武器装备建设近年来取得了历史性进步。

2010年,全军武器装备“两成两力”建设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认为,经过10年的建设,全军武器装备“成建制成系统形成作战能力和保障能力”取得可喜成就。

党的十六大以来的十年,是共和国发展史上浓墨重彩的十年,也是人民军队科学发展取得辉煌成就的十年。从出色遂行汶川、玉树地震等重大自然灾害抢险救援到圆满完成国庆60周年首都阅兵,从协助维护社会稳定到支援地方经济建设,从北京奥运会到上海世博会,从赴亚丁湾、索马里海域护航到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在一次次举世瞩目的重大行动中,全军和武警部队官兵不畏艰险,冲锋在前,谱写了人民军队听党指挥、服务人民、英勇善战的新篇章,在遂行多样化军事任务中展示了我军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历史性进步,履行着“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神圣使命。

双重跨越谱壮歌,十年转型铸辉煌。沿科学发展之路阔步前进的人民解放军,必将在信息化时代创造新的辉煌。

(据新华社北京7月29日电)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