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7版:宏观资讯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7月2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峡水库迎建库以来最大洪峰
本报记者 张 雪 通讯员 柳 洁
7月24日,三峡水利枢纽开启泄洪深孔泄洪。当日上午,长江上游洪水持续升级,流量增至每秒6.9万立方米。三峡枢纽调度、运行和发电等部门正密切关注汛情变化,积极备战7月24日晚至25日凌晨左右压境的洪峰。
新华社记者 肖艺九摄

时针逐渐指向晚上8点,三峡水利枢纽梯级调度控制中心灯火辉煌,水利调度、电力调度及水文专家目不转睛地盯着大屏幕上的水文数字。三峡水库入库洪峰流量:71200立方米每秒;水库水位:158.04米;相应蓄水量:248.35亿立方米。随着今年长江第4号洪峰抵达三峡库区,三峡水库在7月24日迎来了建库以来的最大入库洪峰,这也是长江上游1981年以来发生的最大洪水。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三峡水库一切运转正常,三峡枢纽管理局防洪管理处处长王海舒了一口气,“三峡水库经受住了大洪峰的考验!”

邓帮义守在电脑前监视着水库调度系统,眼瞅着洪峰抵达三峡库区,他却很平静。在水利系统工作了30年,他经历过很多次大大小小的洪水,“原来下游的防洪压力非常大,三峡工程建成后我们安心多了,洪峰到了也不会紧张。”

按照调度方案,三峡大坝8个泄洪深孔开启,三峡水库出库流量按43000立方米每秒左右控泄,削减洪峰流量28100立方米每秒,削峰率40%,有效减轻了长江中下游的防洪压力。

为了迎战洪峰,国家防总、长江防总高度重视,提前部署、加密会商,准备工作从以日为单位调为以时为单位。24日下午4点,三峡水库入库洪峰流量达到70500立方米每秒。远在400公里以外的武汉,长江水利委员会水文气象预报会商室,气象专家、水文专家正在根据数据的变化预估洪峰到达的情况,这是调度方案形成的重要依据。“从今年第1号洪峰形成开始,我们每天都是24小时值班。”长江委水文局水文气象预报处副处长杨文发介绍说,有效的防洪,离不开各级相关部门的周密配合、科学调度。

晚上10点,三峡水库入库洪峰流量已经降到70800立方米每秒,洪峰过后,水库水位涨至158.33米。对于很多水利人来说,这又是一个不眠夜。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