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国防天地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2年7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深山坚守
本报记者 王 伟 通讯员 韩晓红

狮豹头乡柳树岭村地处太行深山,虽离河南卫辉市区仅仅70公里,但交通却异常艰难,一条窄窄的盘山公路镶嵌在悬崖上,惊险得常常让人捏出一把汗来。

在柳树岭村,一座不起眼的变电站,保障着附近6个行政村的40多家农户用电。就是这座小电站,让一位退伍兵一待就是28年。作为村里有名的见过世面的能人,如果走出大山他完全能够过上了富裕舒适的好日子,但他却不舍不离,还真诚地说:“我走了,这里的群众咋用电?”

他,就是人称“党徽电工”的退伍军人闫磨生。

1979年,闫磨生参军入伍。他战场上立过军功,火线上入了党,是个不折不扣的热血军人。1984年,从部队退伍后,回到老家柳树岭村当起了电工。

“那时候很少有人愿意干电工这活儿,太辛苦,也不安全,没有编制,收入还低,老闫愿意干。”一位熟悉闫磨生的同事对记者说。

闫磨生住在山上,每天一大早,先得步行一个半小时到山下的供电所报个到,然后再上山巡视。闫磨生所负责的10千伏池栓线全长3700米,49基杆塔、两座配电台区。由于没有路,摩托车不能骑,只能步行走山路。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地穿梭于农户之间。电工的劳保福利是每年一双绝缘鞋,可是对于经常行走在山路上的闫磨生来说,这是远远不够的。1998年农网改造期间,他曾经一个月穿坏了4双绝缘鞋。

闫磨生是个热心肠,哪家哪户电路出了问题,首先想到的便是给闫磨生先打电话。村里的张雪荣大娘,孩子都在外面打工。2008年农历腊月三十下午,张大娘家里突然断电了,可孩子们这次恰恰没回家过年,而老两口儿都已是80岁高龄,这可怎么办?

“我当时拨通了他的电话,他二话没说就同意了,到我家时已经傍晚,没喝一口水就忙活起来,40多分钟后,我家用上了电。”张大娘提起当时的事儿还是一脸感慨,“闫师傅真是个好人,难得的好人!”

2009年1月,卫辉地区普降大雪,线杆被冰凌覆盖,柳树岭地区停电了,闫磨生第一时间就钻进大山里。两天之后,柳树岭的灯亮了。当他回到家,去掉手套,老伴儿发现他双手布满了血泡。

“当时我老伴就着急了,跟我说咋也不让再干了。她心里咋想我知道,孩子们都在新乡市上班了,想让我早点下山享享福。可我走了容易,这里的群众用电咋办?”

2010年2月的一天,天空下着雨,闫磨生像往常一样去巡视变压器,突然发现几个黑影在配电房周围鬼鬼祟祟。“干什么的?”闫磨生大吼一声,只见那几个人撒腿就跑。“不好,有人偷变压器!”他一下子反应过来,“有贼,快来人啊!”闫磨生一边喊一边追了上去……变压器保住了,可是由于天黑路滑,他却不慎掉入了蓄水池。

“池子里正巧没水,我直接就跌在了池底的水泥地上,摔成了脑震荡。”闫师傅对记者说,“当时只顾得咱村的变压器了,还真想不了那么多。”从此,如果遇到晚上抢修,他爱人担心路上出事儿,就会跟他一起去。

闫磨生工作服的胸前总是戴着一枚党徽,人们由此给他起了个别号——“党徽电工”!他说,“戴上党徽,就觉得它能时刻提醒我,在服务山区群众用电时要对得起党员这个称号,对得起我穿过的绿军装”。

28年,近万个日日夜夜,闫磨生经历了一次次的艰难跋涉,洒下一串串辛勤的汗珠。村里人都说,闫师傅穿梭在山林间的身影是他们眼中最美的风景。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