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记者 隋笑飞
日前,福建省宁德市霞浦县霞辉名城小区的60多户住户终于不再为自己买的商品房办不了房权证、安保系统存在隐患等问题上访了。在今年霞浦县开展的“千名干部访万户、四下基层促和谐”活动中,县委书记深入小区与上访群众座谈交流,详细了解情况,并协调信访局、城建、房管等部门现场办公,使问题得到了较好解决。
这是2007年第六次全国信访工作会议召开以来,我国信访工作取得显著业绩的一个缩影。
5年来,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各部门按照中央关于信访工作的一系列决策部署,积极畅通信访渠道,大力推动“事要解决”,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推动信访形势保持持续下降的总体态势,进一步密切了党和政府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有力地支持了改革发展稳定大局。
中央高度重视信访工作
上世纪90年代初以来,随着我国改革的不断深化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的加快推进,一些发展中的矛盾不断出现,并大量地通过信访渠道反映出来。
从1992年开始,全国信访总量连续12年攀升。
面对复杂严峻的信访形势,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对新时期的信访工作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提出明确要求,为信访工作的科学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进一步坚定了各地各部门做好新时期信访工作的信心和决心。
建立信访联席会议制度,出台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新时期信访工作的意见》,修订实施《信访条例》,进一步畅通信访渠道,大力推动“事要解决”……在广阔的中国大地上,在改革发展的关键时期,打响了一场解决信访问题的攻坚战。
2005年,一举扭转了信访总量持续攀升的势头。从此至今,全国信访总量连续保持着下降态势。为巩固已有成果,继续保持信访形势好转的态势,2007年3月,中央召开了第六次全国信访工作会议,对新时期的信访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
5年来,信访工作在中央的高度重视和各级党委政府、各部门的共同推动下,乘风破浪,奋勇前行,取得了显著业绩。
“事要解决”成效显著
信访工作难,难就难在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复杂多样、涉及面广,政策性强,解决难度大。
5年来,各地区各部门牢记为民宗旨,发扬务实作风,坚持依法按政策办事,以“件件有着落、事事有回音”和群众满意为目标,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多措并举,使绝大多数信访事项得到及时就地解决。
——群众诉求表达渠道更加畅通。山东、河南、湖南等地在全省开通“绿色邮政”,群众写信反映问题一律免贴邮票;贵州毕节市、浙江宁波市、江西九江市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实现市、县、乡三级“视频接访”;全国信访信息系统不断完善,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46个中央部门与全国信访数据中心实现互联互通;国家投诉受理中心成立并开展“网上信访”等。
——初信初访绝大部分解决在基层和属地。各地区各部门认真落实首问首办责任制,综合运用政策、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和教育、协商、调解、疏导、听证等办法,使大量问题在第一时间化解在了基层和属地。
——大批信访积案得到化解。中央连续5年组织部署开展“信访积案化解”攻坚活动,通过领导包案、分类化解、督查督办等措施,推动解决了一大批长期积累的疑难复杂信访问题。农村土地征用、城镇房屋拆迁、国有企业改制等方面信访突出问题明显缓解。
——发挥政策效应成批解决了大量信访问题。各级信访部门认真收集、整理、分析群众信访反映的问题,提出完善、落实相关政策的意见建议,为党委政府科学民主决策当好参谋助手。
——基层基础不断夯实,源头预防和化解矛盾的机制进一步完善。中央每年部署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及时发现和化解了大量矛盾纠纷。各地区各部门推动工作重心从事后处理向事前防范转移,使大量矛盾隐患化解在基层和初始。
群众利益无小事,老百姓的事就是天大的事。把来访群众当家人,把群众来信当家书,把群众反映的问题当家事,把群众工作当家业,信访工作就不再难。
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形成制度
从“背靠背”到“面对面”,从“你上来”到“我下去”,从“你访我”到“我访你”,领导干部接访下访,不仅解决了一件件信访事项,还拆掉了一道道干群之间的“篱笆墙”,架起了一座座党和政府与人民群众的“连心桥”。
2008年,湖北省组织开展县委书记大接访活动,取得明显成效。中央联席会议随后在全国范围部署开展县委书记大接访活动。全国2800多个县的党政领导干部纷纷走上接访一线,仅半年时间就接待群众来访87.9万批次、387.4万人次,解决了大量信访问题。
2009年,中央制定下发《关于领导干部定期接待群众来访的意见》。
2010年开始,中央联席会议把领导干部接访作为每年的主要工作进行重点部署、重点检查。
2011年12月,在浙江宁波召开的现场会,交流总结各地开展领导干部接待群众来访工作的经验做法,并下发文件,从制度层面进一步深化领导干部接待群众来访工作。
5年来,各地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和完善方式方法,推动了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工作深入开展。如浙江、湖北、内蒙古、辽宁、湖南等地通过专题接访、带案下访等形式,听民声、访民情、解民忧、暖民心;河北、江苏、安徽、江西等地组织各级干部开展各种形式的下基层活动,把“办公桌”搬到基层一线去。
现在,各级领导干部接访下访已经形成了工作制度。实践证明,领导干部接待群众来访,是一项有效维护群众合法权益、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工作,是一项有效促进作风转变、进一步提高群众工作能力和决策水平的工作,是一项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工作,取得了“一举数得”的综合效应。
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成果丰硕
党中央、国务院十分注重信访工作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各地区各部门积极开拓创新,把在实践中形成的有效做法固化下来,形成制度规范。
5年来,我国信访工作的体制机制和法制建设取得丰硕成果。
——信访工作体制机制进一步完善。中央联席会议先后召开28次全体会、专题会和全国电视电话会研究部署信访工作。各地区各部门党政主要负责同志亲自抓,形成了统一领导、部门协调、齐抓共管的工作体制,进一步健全完善了信访联席会议制度,充分发挥了上下联动、左右协调、运转高效的机制效应。
——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探索创新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的思路和方法,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全国已有29个省份的180多个市(地、州),1300多个县(市、区)开展了试点工作。实践表明,把信访工作作为党的群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益的实践和成功的经验。
——信访工作法制化迈出重大步伐。《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适用〈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若干问题的解释》《关于违反信访工作纪律处分暂行规定》等有力地推动了相关工作的深入开展。各地各部门按照中央的总体部署,结合各自实际,制定出台了相关配套法规、制度2000多件,初步形成了覆盖各个方面、规范各个环节,科学严谨、协调配套、较为完备的信访工作法规制度体系。
——中国特色信访理论研究不断深入,引领和指导了信访工作实践。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在信访工作实践中,认真分析信访问题的成因,深入探索新时期信访工作的一般特征和规律,不断深化信访理论研究,初步形成了符合新时期信访工作客观实际的信访理论体系。
能力水平全面提升
5年来,各级信访部门不断加强队伍建设和机构建设,服务群众的能力明显增强。选配了一大批优秀干部充实到信访部门中来,进一步优化了干部队伍结构;选派了一大批干部到信访部门挂职锻炼,使信访部门成为培养锻炼干部的重要基地;县级信访工作得到明显加强,普遍建立健全了县、乡、村三级信访工作网络,预防和推动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显提升。
5年来,各级信访部门把能力建设放在突出位置,组织开展了“创学习型机关、建高素质队伍”“建设工作一流、群众满意信访部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创先争优·能力建设活动”等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极大地提升了干部的综合素养。
广大信访工作者用攻坚克难、务求实效的实际行动,践行着“为党分忧、为民解难”的神圣誓言。
5年来砥砺奋进,5年来成就喜人。信访工作走过了不平凡历程,也积累了弥足珍贵的经验:做好新时期的信访工作,必须牢固树立全局观念,深刻认识信访工作的重要性,充分发挥信访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基础性作用;必须始终站稳群众立场,带着对群众的深厚感情做信访工作,切实维护合法权益,不断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必须更加注重标本兼治,以事要解决为核心,以源头治理为重点,落实和完善维护群众利益的政策和制度;必须积极创新体制机制,建立健全群众诉求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矛盾调处机制和权益保障机制,不断提高信访工作科学化水平。
宏伟蓝图已绘就,新的征程再起航。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信访工作任重而道远。我们坚信,有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有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新时期信访工作一定能够迈上新台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新华社北京7月12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