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经济大讲坛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7月1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加强村级组织建设 培育经济发展优势
刘仲初

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是农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措施,也是增强农村基层组织凝聚力的物质基础。

近年来,湖北襄阳市以推广“三三制”模式为载体和抓手,不断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加快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村级组织建起来、用起来、活起来、强起来和农民群众富起来、乐起来,提供了物质保证和重要支撑。截至2011年底,全市村级集体经济总收入达7.4亿元,集体经济纯收入5万元以上的村新增1537个,达到1808个,占全市建制村总数的76.8%;基本消除了集体经济“空壳村”。其做法和经验可以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在规划上引导,探索具有本地特色的发展路子。引导全市2348个村级党组织分析村情,综合考虑资源、区位、人才等因素,坚持一村一策,制定村级集体经济3年发展规划,走特色路,打优势仗。通过建园区、建厂房、建市场、建仓储设施等,采取有效形式盘活现有资产,形成了资产营运型发展模式;立足自然资源优势,发展矿产、小水电、农产品基地、休闲观光农业、农家乐等产业,形成了资源开发型发展模式;通过为农民或企业提供生产生活资料购销服务、劳务输出中介服务、物业管理服务等促进集体增收,形成了服务创收型发展模式;围绕优势产业创办领办种植、养殖、加工等经济发展项目,带头创办领办社会服务组织,形成了产业带动型发展模式;利用农业综合开发等项目,推进土地流转,形成了土地经营型发展模式,积极为农村发展集体经济探索适合本地特色的好路子。

二是在机制上创新,用“三三制”开辟发展空间。市委积极探索实践,从2008年底以来,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针对农村基层组织设置不优、工作体制不顺、集体经济薄弱等突出问题,着眼于进一步加强党对农村工作的领导、推进农村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大力推广了以“村级党组织、村民自治组织、集体经济组织设置‘三位一体’组织构架,村级重大事务实行党组织会议议事、村民(代表)大会定事、村民委员会理事的‘三会治事’运行机制,新农村建设实行干群联动、工农联建、城乡联创的‘三联共建’发展举措”为主要内容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三三制”新模式,收到明显成效。通过实行“三位一体”,党组织提供政治保证,自治组织体现基层民主,经济组织为自治组织运转提供物质支撑,同时推进农村经济发展,促进农民致富增收。通过推行“三会治事”,动员广大村民把集体经济发展好、经营好、管理好,全市村级组织共召开各类会议23000多次,讨论决定重大事项16000多项,否决809项。通过实行“三联共建”,促进了以工补农、以城带乡,增强了村级组织自我发展能力;借助外力加快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全市组织了2436个机关、事业单位、规模以上非公有制企业与所有建制村结对子,帮扶项目2789个,到位帮扶奖金11398万元。

三是在服务上示范,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带头人的作用。一方面,进一步完善村党组织书记选任、培训、管理和激励机制,结合村级“两委”班子换届,把政治立场坚定、年富力强、有经济头脑和开拓创新精神的人选为村党(总)支部书记,同时注重把经营大户、致富带头人等优秀人才选进村“两委”班子,扎实组织全市农村党组织书记集中轮训,有效提升了村党组织书记领导发展的责任和能力;开展村支部书记跨村交流任职,由强村带弱村、富村带穷村,实现共同发展。另一方面,发挥村党组织书记服务示范作用,带头依靠科技致富、带领群众共同致富,带头领办产业,带头组建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和社会服务组织,全市农村已成立专业合作社、产业协会、服务队等各类组织2458个。

四是在政策上倾斜,大力实施兴村计划。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高度重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从资金、项目、税收和金融等方面给予支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市委市政府对村办企业在用地、项目规划、银行信贷等方面予以扶持,对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中形成的地方财政收入增量部分,按比例或全部返还。市财政和市管党费连续两年累计投入260万元,建立襄阳市“党内帮扶专项资金”,重点扶持城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创业发展;充分整合市直部门资源,加强对集体经济空壳村、薄弱村的扶持力度,依托农村现有资源,兴办经济实体,发展合作经济组织,增强村集体经济的“造血”功能。

与此同时,还采取有效措施强化考核,树立鲜明的发展导向,从而把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工作落到了实处。

(作者系中共襄阳市委常委、组织部长)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