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读者之声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7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千万别让土地受污染

土壤是农业之源、民生之本。土地与空气、阳光和水一样,对人们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城市垃圾和固体废弃物难免不断增加。工业污染的加剧,必然造成土地遭受到污染。近日,本报编辑部收到一些读者来信,呼吁全社会共同重视土地的环境保护问题。

耕地面临“白色污染”隐患

笔者长年在基层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今年4月下旬在赣北地区农村调查时发现,随着“地膜覆盖栽培技术”在全国各地农村的推广使用,绝大部分地(农)膜没有回收处理。在江西九江县,废旧农膜残留每亩平均有2公斤以上。这些塑料薄膜废弃物侵占大量耕地,直接危及农作物生长,造成农作物减产。种植业的“白色革命”在给广大农民增产增收的同时,也给土壤带来了“白色污染”的隐患。

笔者发现,废地膜不能彻底清除回收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农民对“白色污染”土壤缺乏忧患意识。涉农部门制订的废地膜回收管理措施不力,清除回收地膜还停留在“嘴”和“纸”上,缺乏有效督促和检查落实。二是水稻、棉花、蔬菜和瓜果等作物收获后,农户不想再投入大量人力成本。因此,对耕地清理回收旧地膜往往采取应付态度。笔者在调查中发现,水田旱地承租经营种植业大户,地膜丢弃在田地的比率更高。

据了解,农用地膜一般是石油加工产品,而石油是一种不可再生资源,塑料膜不易腐烂和分解。它不仅破坏土壤的原有结构,使土壤失去保水保肥特性,而且还严重影响土壤的通透性以及水分的上下输导,直至影响水稻、棉花、蔬菜、瓜果及苗木种子的发芽和生长。

笔者结合多年的基层工作经历,提出以下三方面建议供参考:一是政府或涉农部门要提高对“白色污染”的忧患意识;二是要教育农户认识到废地膜丢弃在田地里的危害性,引导农户树立爱惜耕地的自觉性,从而重视土壤清洁,把使用耕地和保护耕地有机结合起来;三是清理回收地膜要有刚性管理措施,要让不彻底清除回收地膜的人付出一定经济代价。否则,我们赖以生存的耕地在不久的将来会“病入膏肓”。

江西九江县经济技术开发区农业综合服务站 周仕镊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