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7月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改善农村面貌 加快致富步伐
河南全面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建设
本报记者 王 伟

“原来我住在山上,吃水要到山涧里去挑,买个东西要背上去,孩子上学每天要爬3公里的山路,4亩坡地种点玉米什么的仅仅够得上吃。看到政府规划建设了这个社区,我主动要求搬下来,生活比原来好多了,喝上了自来水,电也不会停了,汽车直接可以开进院里,学生就在家门口上学。我在镇政府的扶持下经营农家乐,估计今年毛收入能到15万元。”河南鲁山县尧山镇东竹园农民殷平均对记者滔滔不绝地说着。作为第一批新型社区的搬迁户,他的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东竹园新型农村社区是平顶山市新型农村社区建设示范社区,辐射营盘沟村、大庄村、凉水泉村、灶君庙村4个行政村,总人口3569人。鲁山县按照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标准,整合资金529万元,建设社区道路、供排水、广场、游园、河道治理、绿化、亮化等基础配套设施,并完善了农家书屋、阅览室等文化服务设施,实现了有线电视和宽带网络全覆盖。由于社区规划在尧山等景区,入住的农户或经营农家宾馆和农家饭店,或从事奇石加工销售,实现了社区建设与经济发展、扶贫工作的有机结合。

鲁山县地处河南省中西部,是国家确定的新10年秦巴山特殊连片贫困地区贫困县之一。该县立足旅游资源丰富的优势,以搞好新民居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为重点,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落脚点,全面启动实施新型农村社区建设,走出了一条具有鲁山特色的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和城镇化发展道路。目前,全县已启动建设新型农村社区62个,投入各类建设资金5.01亿元,建成新农居3748套,已入住900户,在建667套,形成了一批集生态观光、休闲娱乐、餐饮服务于一体的农民住宅小区。

依靠新型社区建设,鲁山县不少农民搬下大山脱了贫。而在洛阳市伊滨区寇店镇,和谐社区建设则帮助实现了农业区域“三化”协调、城乡统筹发展。寇店镇和谐社区位于李家村,占地约622亩,计划总投资6.15亿元,规划建筑面积57万平方米,计划安置李家村、杜寨、刘李、常村、大王5个行政村的1.4万人。和谐社区目前已建成居民楼24栋624套,整个社区将于2014年底基本建成。5个行政村村庄共有土地4125亩,通过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可在耕地面积不减少、耕地质量不降低的基础上增加163亩用于农业,350亩发展畜牧养殖业,964亩建设工业创业园,830亩发展服务业,800亩出让。出让土地按每亩净收益35万元计算,可获得收益约2.7亿元。这些资金将全部用于社区建设。

2011年,寇店镇成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鼓励农民发展规模经营。截至目前,5个行政村已流转土地3500亩。镇里在社区周边2.5公里范围内规划建设高效农业示范园3个,其中高效农业示范园部分建成,特色种植示范园已完成规划。依托现有的钢制办公家具基地,寇店镇规划了工业创业园1200亩,重点发展钢制办公家具、轻工制造等产业。该园区严格按照规划建设,可整合寇店镇区域内40余家工业企业,并吸纳新项目落户,目前已建成标准化厂房13万平方米,入驻规模以上企业7家。

寇店镇坚持产业为基、就业为本,保证社区群众就近创业就业。搬进和谐社区的392户村民办理了集体建设用地房屋产权证,使群众的财产性收入大幅度增加。收入增、住得进、住得稳、住得好,群众建设新型农村社区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增强。据介绍,预计到“十二五”末,当地农民人均纯收入可达到10681元,较2011年增长10.9%。

目前,河南新型社区建设已在全省推开,全省已经规划新型农村社区近万个,启动试点近2000个,初步建成400个左右。就地城镇化不仅让土地集约利用迈上一个新台阶,也将政府的公共服务、基础设施延伸到了农村,大大改善了农村面貌,促进了农民增收,加快了群众致富步伐。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