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三农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7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山东兖州市——
练好基本功 夏粮连年丰
本报记者 瞿长福 实习生 赵 琛

保灌溉、整耕地、育良种、规模化,这些实实在在的基本功,成为今年夏粮丰收的重要保障。麦收刚刚结束,山东兖州市传来喜讯,据兖州市农业部门测算,今年全市45万亩小麦平均亩产达到550.4公斤,同比亩均增产3公斤。这样,自2003年起兖州市夏粮将实现连续10年增产。

兖州市漕河镇大厂村村东有两个长约300米、宽约60米、深约8米的水池,被当地村民称为“长条井”。早在上世纪60年代,兖州市引导农民挖了大大小小近10个“长条井”,有的“长条井”靠近泗河可以引水,有的只能靠下雨积水。

2010年,兖州市投资2630万元在漕河镇实施高标准农田示范工程。在靠近泗河的“长条井”边建起提水站,地下铺设PVC管道。“如果其他‘长条井’缺水,通过提水站及时供水。如果赶上泗河水量不足,还可以协调尼山水库放水。”漕河镇分管农业的纪委书记龚强说。

大厂村村民刘中山说:“多亏水足了,今年一亩地收了1000多斤麦子,比前几年增产了。”

兖州历来重视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林网能降低风速40%,还能提高空气湿度、增加土壤含水量。”兖州农业局局长张士坤介绍,近几年兖州累计新植农田林网335公里,构筑起点、线、片有机衔接的林业格局。

6月中旬,兖州市大面积麦收基本结束,但小孟镇史王村农民张显柱的5亩麦子迟迟未动,他在等山东农业大学的田继春教授。这5亩地是田教授的试验田,他在麦收前将种子公司的负责人带来,要让他们亲眼看看这个小麦新品种的优点。“这个品种叫‘山农20’,在试验田里表现出的抗病性、抗倒伏、防早衰等综合抗性比较好,最大的特色是根系壮,‘活秆成熟’的性状比较明显,粒子硬了,秸秆和叶子还活着。这个品种目前测产达到每亩760公斤,明年就能在大田推广种植。”田教授说。

种植优质小麦产生了集聚效应,兖州成为良种推广的大平台。山东农业大学于振文院士关注兖州农业10多年,一直在兖州进行小麦耕作方式的实验,他的学生常驻史王村。目前史王村供专家教授进行实验的农田已达50亩。

与此同时,兖州当地的“土专家”也一直致力于育种培苗。在兖州市农科所二十里铺村的试验田里,分布着大大小小几百个方正的试验地块,大的有五六十平方米,小的只有二三平方米。兖州市农科所所长武同华说,他的手里有厚厚一摞资料记载着兖州十几年的实验数据。为试验一个新品种,他们从种到收全部人工作业,有的品种做了十几年实验,目前已培育出适合兖州生产条件的小麦新品系k17321等。

张显柱说,过去种小麦是2米一畦播种8行,现在按照专家要求改为2.4米一畦播种8行,既增大了播幅,土地利用率提高了4%,另一方面苗带宽了,更有利于小麦健壮生长。2005年以来,兖州市每年建设4000亩核心技术示范区,在示范区内选择有代表性的高产地块建设200亩试验基地,进行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研究和展示示范。今年,兖州市还组建了20人的农业技术专家顾问团,分区域包乡镇进行巡回技术指导,100名农业技术员,结对帮扶全市1000名科技示范户。

种粮大户杨建军所在的兖州市新兖镇杨庄村邻近城区,村里的大多数农民到企业上班或进城务工。在兖州市农业局的协调下,杨建军从其他村民手中租下了355亩农田,租赁期为10年,租金每亩600元,随物价变动3年调整一次。“今年我种的优质强筋麦,亩产平均1100多斤,现在价格涨到了每斤1块1毛钱。”杨建军说。

张士坤说,为了鼓励农民规模种植,除国家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等惠农政策外,兖州市还对种粮大户进行奖励。种植粮食作物按每亩100元、种植露地蔬菜按每亩200元的标准给予一次性奖励。对确因生产经营或支付农民土地租金需要申请银行贷款的种粮大户,兖州市政府在3年内给予50%的贴息扶持。

3 上一篇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