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三农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7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每个西瓜都有编号
本报记者 王 伟 通讯员 宋永亮

耿福然,安徽阜南人,现在是河南省上蔡县五龙乡惠龙大棚瓜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理事。耿福然到上蔡县种西瓜已经2年了,去年种了200亩,今年种了300亩,在他的带动下五龙乡现已种植大棚西瓜2000多亩。

耿福然种的大棚西瓜一般会比大田西瓜提前一个月左右上市,他的大棚西瓜上市早可以保证在市场需求抬头时抓住第一茬消费者,又不会由于需求低迷造成大面积滞销。今年上蔡县遭遇倒春寒,大棚瓜果和大田瓜果的成熟期都比往年推迟了20天左右,惠龙西瓜的时间优势并没有降低,麦收前后西瓜正好上市。那个时间段,消费者对西瓜消费能力明显高于平时,但大田西瓜还没有完全成熟。

在合作社里,统一使用优良品种、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提供技术服务、统一使用配方农药,使惠龙瓜菜的品质有了保证,好品质自然有好市场。在惠龙大棚瓜菜种植专业合作社,每个西瓜从“坐果”就被标了号,采摘者都能根据编号摘到刚成熟的西瓜,这不仅减少了大量人力,也树立了惠龙瓜菜的品质形象。

耿福然种西瓜很讲究,即使是农科院推荐的品种,他还要试种两季,摸准了种植技术和市场表现再推广。耿福然介绍,在河南、安徽等中部省份,受消费能力和气候条件制约,高端的瓜菜很难种,也不好卖,不容易大面积推广。惠龙瓜菜之所以发展迅速,就是因为瞄准了中低端市场,调动了种植户的积极性。耿福然举例说,1亩大棚投资6000元左右,农民当年就能收回投资赚6000块钱左右。种瓜种菜对于上蔡当地农民来说是轻车熟路,大棚钢架可以用10年,薄膜可以用两年,疑难种植问题由合作社统一解决。农民种瓜种菜风险很低。

抱团合力发展,惠龙大棚瓜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发展后劲越来越大。今年,耿福然打算建设冷库和批发市场,明后年瓜菜产量大时,惠龙合作社就要完全按照章程中的“六统一”向外地开拓市场了。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