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三农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7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土地深松作业 建起“土壤水库”
本报记者 乔金亮

夏收刚过,喜获丰收的农民孙玉印一见到记者就介绍起他的一项实验。孙玉印是山东省茌平县孙庄村村民,他有两块相邻的麦田,均为1.8亩。他从去年做起了对比实验,同样的种子、肥料以及麦田管理,地块甲经过土地深松,地块乙采用传统耕种方法。今年夏收时,孙玉印发现深松过的地块甲产量比地块乙高10%。

“奥秘就在打破犁底层,建起土壤水库。”茌平县农技推广站高级农艺师侯金星指着麦田分析说,“深松过的小麦生长期略长,这是深松与未深松小麦田的表面区别。但实际上深松过的小麦根系发达,蓄水、抗旱、抗病虫害能力明显增强,将直接提高小麦的产量和质量。”

听完专家的分析,孙玉印深有感触,怪不得地块乙需要浇水4遍,地块甲仅2遍就行。他还发现,在地块甲里种的小麦秸秆粗壮,有效抗倒伏。

据介绍,农田犁底层一般在土壤表层以下20至25厘米的深处,层厚6至12厘米。多数农田由于长年施用化肥、农药等,使土层板结坚硬,严重影响到土壤透水、透气性能,农作物根系也很难深扎。深松整地的作用在于疏松土壤,打破犁底层,增加耕作层厚度,提高水分渗入速度和数量。

打破犁底层是农民群众多年的强烈呼声,但一直没有有效的技术手段实现。普通小四轮由于马力较小,耕作深度只能达到地面以下10厘米。大马力深松机作业深耕可达30厘米,为有效打破犁底层提供了条件。但农民普遍反映,大马力深松机虽然技术好,但耗油大,作业成本高。

去年,国家和部分省出台了土地深松补贴,在政策激励下,山东省秋季深松整地面积从2010年的120万亩增加到2011年的827万亩。来自农业部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11月,全国共完成春、秋两季深松整地面积1.657亿亩,同比增加19%。

“去年土地深松补贴为每亩30元。”孙庄村春雨农机合作社理事长孙玉春利用土地深松机免费为社员深松整地。“深松机不过几千块钱,去年我们的实验已经让农民看到了开展深松作业的好处,借着补贴的东风,我们利用免费深松来带动作业市场的扩大。在茌平县,今年报名购买深松机的农民达200多人。”

“深松作业是一项农业耕种领域的技术革命,投入不多,效益显著。”侯金星说,深松作业时将肥料施入,能提高春季追肥利用率。据测算,深松地小麦亩穗数能达到48.9万株,穗粒数33.4粒,千粒重43克,亩产平均为577.3公斤。

同时,开展深松作业农机手的经济效益也有明显增加。机手王东建去年深松作业农田1400亩,收入5.6万元,秸秆还田1200亩,收入5.4万元。他说,实施深松作业真好,不仅工作效率高、作业成本低,而且国家给补贴。

“受传统耕作模式的影响,仍有部分农民对土地深松技术认识不足。建议继续保留土地深松补贴。”茌平县农机局局长赵春庆说,“山东省5000万亩小麦中目前实行了深松作业的不过800多万亩,保护好农民深松整地作业的积极性,对增加粮食产量作用巨大。”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