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企业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6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信息技术助力煤企安全
本报记者 梁 婧

听说和信基业科技有限公司,是在一次采访中,山东滋矿集团许厂煤矿矿长张玉军对他们新上现场安全管控系统的介绍,“下矿井前,一份详细的入井工作计划已发送至我们安全员手中的‘矿用智能终端’(状似手机),安全员只需照着工作内容与路线计划,到各指定地点进行工作或管理。每到一个地方,‘矿用智能终端’就会配合工作人员进行地点识别、工作记录、数据上报、预案查询等工作,并自动进行监测、报警。对于安全隐患,该终端会实时提醒,并显示信息库中大量的类似案例及解决方案,安全员对比后可酌情处理。而对于现场发现不好判断或处理不了的状况,安全员也可以通过该终端来拍照取证,上传后现场咨询。这时,井上专家就可以借助系统平台与安全员随时互动,找到最佳解决方案”。

这套严谨的安全管控系统及“矿用智能终端”来自于一家民营企业——山西和信基业科技有限公司。据了解,该公司成立于2005年,是一家专门为煤炭行业提供信息科技服务的软件开发商和系统集成商,也是我国第一家借助两化融合的数据成果和物联网等相关技术,提出“煤矿全面风险预控管理信息化”解决方案的企业。

“矿井没小事,但凡有点隐患没发现或解决不及时,都将造成不可估量的后果。”曾为煤矿做过多年设备服务的山西和信基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赵秦发现,当时我国大部分煤矿所用的煤矿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只能对设备开停、设备工况、通风瓦斯等矿井的一些环境与设备进行监测。以往的数字化应用系统解决不了井下人员行为规范问题以及隐患情况的实时跟踪与实时处置问题,而这恰恰也是安全管理的核心问题。煤矿隐患的发现与处理完全凭借当时现场人员的经验和责任心,是很危险很容易误事的,且一百个矿一百个样,单靠人力总有遗漏的时候。“和信成立的目的,就是要利用科技手段,提前预防井下发生的一切险情。”

要搞研发,人才是关键。但软件开发人员没下过矿井,煤炭技术人员不懂得软件。如何让两条不同频率、振幅的波段对接上,得到最大振动能量。赵秦夜不能寐。

曾是中科院研究生院网格计算博士研究生毕业的表弟刘全明出点子,没有现成的跨界人才,就自己培养。“我们先是找到赵春雷、张磊、韩建平等6个煤矿生产一线中从事管理工作的人员,给他们报班学软件、学信息化。接着又聘请到王东、乔景安等4个长期从事煤矿应用系统研发工作的博士、硕士等,带他们下一线实地考察不同煤矿的安全控制需求。最后两个班子一碰头,经过一番激烈的争论,每个矿井的特性和共性就分析出来了。”现在已是山西和信基业科技有限公司总工程师的刘全明告诉记者,“通过不同方式的培训,曾是专业术语‘翻译机’的赵春雷已经形同虚设,跨界学习让大家研发起项目来事半功倍。”

时至今日,该公司已拥有3年以上煤矿相关经验的复合型IT人才50余名,其中含博士2名,本科以上员工过九成;另外,公司还有一支12人的专家顾问团,成员涵盖煤矿各专业、各层面。在这些复合型人才的共同努力下,和信研发出了国内首个完整煤矿生产过程管控信息化的解决方案,并创造性地从煤矿井下现场流程和安全生产基本单元入手,实现了井下风险的提前预控。2010年至今,该公司更是取得20多项行业软件著作权及专利,煤矿信息化业务产值有望突破亿元大关。

“当下,我最怕的就是见客户。”度过了最辛苦的产品研发期,眼看旗下管控系统在合作煤矿都运行得不错,赵秦却对跑客户发起了愁:“能接受我们的毕竟是少数,很多大型煤炭企业,对于我们这样的小公司,常常是爱搭不理。另一方面,就算煤炭企业领导认可了,具体到煤矿上,也会遭遇矿长的抵触。而这种上下层次观念的落差会形成巨大的沟通成本,继而影响项目的成功。”

听闻今年政府将加大对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赵秦很兴奋,“希望政府能加大对小微企业推广科技成果的支持。对于好的项目,也期望政府能帮忙牵线搭桥,让信息技术在传统企业改造和转型升级中释放更多能量”。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