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三农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6月2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膜下滴灌改变靠天吃饭
本报记者 张允强

一条条黑色的塑料管道或粗或细,在田野里纵横交错。打开滴水灌溉开关,支管的小滴头便流出一滴滴的水,慢慢地渗透到土地里。在辽宁省彰武县八家子乡八家子村,村民们正在为花生进行灌溉。“我们这里十年九旱,有了膜下滴灌,水肥同注,旱涝保收,再也不用靠天吃饭了!”一位村民兴奋地对记者说。

如今在彰武县,说起节水滴灌工程,当地农民都竖起大拇指。春耕时,农民不用动一犁、一锨、一镐,覆膜机就会在耕地上铺上塑料薄膜,同时完成铺管、播种、施肥、打灭草剂工作,自动完成春耕;需要水时,只要一按按钮,膜下的水管就会滴水浇地;在以后的大田管理环节,农民坐在家里,不用锄草、施肥、打药,到了秋天照样收获粮食,而且收获量还会增多。

彰武县县委书记黄伟表示,膜下滴灌改善了农业生产条件,提高了粮食单位面积产量,增加了农民收入,还改变了农民靠天吃饭的传统种植观念,增强了农民对科学种田、合理开发水资源、节水灌溉技术的思想意识。

位于辽西北的彰武县紧邻内蒙古,是科尔沁沙地的南缘,干旱、风沙大的自然条件导致当地农业发展困难重重。2011年,辽宁省计划用5年时间推广1000万亩农业节水滴灌技术,辽西北是这一技术推广的重点地区。彰武县抢抓机遇,县政府、项目区乡镇齐抓共管,通力合作,目前完成滴灌节水工程面积18.26万亩,共涉及20个乡镇。

据技术人员介绍,这一新技术具有节水、抗旱、增温、保墒、省工、高产等优势,传统灌渠用水每亩地3遍水大约需100至150立方米,膜下滴灌每亩地3遍水只需25立方米左右。一眼机井可控制灌溉面积400亩以上,是传统漫灌的3倍,而且由于田间主管路直接连接膜下滴管,水分能够充分作用于根苗,避免了由于地势高低等因素造成水分流失的问题。以玉米为例,平均单产可达1200公斤,比常规玉米增产400公斤。

膜下滴灌技术不仅为大田节水增产,在大棚生产中也同样显出成效。富有村村民焦景武有两个冷棚,一茬种香瓜,二茬种蔬菜。他对记者说:“以前,我们都是用人工灌溉,费时费工。有了膜下滴灌,这些都不用做了。昨天我刚卖了1万多斤瓜,估计还能摘近万斤,接下来再种菜,今年收入肯定在4万元以上。”

彰武县县长刘玉学告诉记者,膜下滴灌项目区内共有人口64800人,预计今年人均增收800元左右。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放大 缩小 默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