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资本市场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6月19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汇率之“舟” 债券之“池”
□ 匡 桦

从2012年4月16日开始,银行间即期外汇市场人民币兑美元交易价浮动幅度由千分之五扩大至百分之一,外汇指定银行为客户提供当日美元最高现汇卖出价与最低现汇买入价之差偏离当日汇率中间价的幅度也相应由百分之一扩大至百分之二;从2012年6月1日起,银行间外汇市场人民币对日元交易实行直接交易做市商制度,由直接做市商连续提供人民币对日元直接交易的买、卖双向报价,改变了此前人民币对日元汇率中间价根据当日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以及美元对日元汇率套算而来的形成机制。人民币汇率浮动区间的扩大和人民币对日元直接交易的发展,标志着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的进一步完善以及人民币跨境使用进程的又一次向前推进,是维护宏观经济稳定和大力发展金融市场的重要举措。

目前人民币汇率更多关注经常项目的平衡,这也是现有条件下的最优选择,但盯住“一篮子货币”的汇率形成机制,依然无法摆脱美元价值波动带来的负面影响,比如2011年9月美联储开始的“扭转操作”、2011年5月以来希腊组阁失败和西班牙银行被迫申请救助,都再一次于国际金融市场中凸显了美元的避险地位,从而对人民币汇率产生影响。

尽管香港、伦敦、新加坡已经或者正在准备建立起人民币离岸市场,但对人民币国际地位提升而言,需要更多地发挥在岸金融市场,特别是在岸债券市场的作用。目前,主要国际货币如美元、欧元、日元、英镑等,其国内无不具有与GDP规模相匹配的债券市场。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底,国内债券存量与GDP之比,美国为174.46%、欧元区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4国平均水平为114.65%、日本为248.03%、英国为74.95%,而我国仅为45.28%。从这个角度来说,在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提升人民币国际地位的进程当中,还需更加重视在岸金融市场,特别是在岸债券市场的作用,否则将难以体现人民币蕴含的投资价值,实现人民币国际化也将困难重重。

在资本项目逐步开放前提下推动人民币跨境使用,离不开涵盖了人民币计价金融资产价格的汇率形成机制,更离不开极具深度广度的在岸债券市场“池”。

首先,资本项目管理可能产生的外汇占款,必须依靠债券类金融产品将其有效调动。债券金融产品的属性和特征,决定了其在增加存量资产流动性、有效调配金融资源方面的优势。外汇占款带来的资产负债压力传导至实体经济后产生了一些问题,归根结底是债券产品和工具创新严重不足,如果能够通过发展金融市场,促进直接融资,通过市场进行资源的优化配置,切实将资金投入到实体经济当中,那么经济结构转型和产业结构调整也将顺理成章。

其次,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使用和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更需促进人民币在岸市场特别是债券市场的发展。人民币跨境贸易结算使用和发展人民币离岸市场是我国金融制度改革的重要一步,但距离人民币在全球范围内发挥作用、成为储备货币甚至世界货币还非常遥远。要成为储备货币,必须具备安全、流动性好、低风险且可供外国投资者购买的资产,这当然非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莫属。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当中,建立起能够为人民币持有者提供流动性强、风险可控资产的货币市场和债券市场,是不可或缺的必要条件之一。

其三,具有深度与广度的在岸债券市场“池”,是一国经济实力的重要体现,也是现有国际货币依赖的汇率“锚”。在国际货币体系当中,这些能够成为支付结算工具的货币都具有双重价值:一是名义价值,体现为汇率之“舟”;二是实际价值,目前流行的说法是“锚”。此比喻较为形象地体现了浮动汇率制度下,货币名义价值围绕货币实际价值上下波动的情形。如果能够最终建立起与我国GDP规模相适应的在岸债券市场“池”,并将人民币计价资产价值体现到汇率当中,那么人民币汇率之“舟”将会行驶得更为平稳、更为安全。

(作者单位:中国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