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理论周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6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中央党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洪向华

编者按 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与完善,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和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成功地实现了从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历史性转变,并在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过程中促进了中国的快速发展。系统总结这一伟大历程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取得的辉煌成就和宝贵经验,对于我们站在新的起点上,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促进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发展作出的历史性贡献,体现了我们党坚持理论创新、与时俱进的巨大勇气。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实行计划经济体制。随着实践的发展,计划经济体制的弊端越来越明显,越来越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要求,经济体制改革势在必行。针对社会上对市场经济“姓资”还是“姓社”的争论,邓小平同志1992年在南方谈话中提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这一重要论述,解除了人们对市场经济的种种疑虑,为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石。

1992年,党的十四大报告明确提出,“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并论述了这一体制的基本内涵和改革的主要任务。这标志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进入了一个新阶段。为了更好地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1993年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作出了《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勾勒出了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框架。党的十五大进一步明确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和改革的决策部署。2002年,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了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任务。2003年,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上提出了进一步深化改革的目标和主要任务,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近10年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在一系列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不断取得新进展。公共财政体系不断完善;大型金融机构股份制改革、股权分置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利率市场化、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不断深化,多层次资本市场加快发展,现代金融体系逐步健全;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以税费改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为重点的农村综合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覆盖城乡的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改革迈出重大步伐;收入分配、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推进,卫生、教育、文化、科技体制改革全面深化;对外开放不断扩大;职能转变、信息公开等政府自身改革取得明显进步。这些改革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基本经济制度,增强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和活力,促进了全体人民共享发展成果。

党的十六大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转变,实现了改革开放新的历史性突破,打开了我国经济、政治和文化发展的崭新局面。尤其党的十六大以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极大地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这突出表现在:

经济社会全面发展,综合国力大幅跃升。我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个领域、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巨大进步,人民生活大为改善,国际地位和影响力显著提高。2011年,我国国内生产总值超过47万亿元人民币,位居世界第二位,按不变价格计算,是1978年的22倍多;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超过5300美元,是1978年的16倍。目前,我国主要农产品和工业品产量已居世界第一,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不断涌现,水利、能源、交通、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生态文明建设不断推进,城乡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吃穿住行用水平明显提高。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发展,教育、科技、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满足。

企业主体活力显著增强,要素潜力充分释放。现代企业制度逐步建立,大多数国有企业实行了股份制改造,转换了经营机制,成为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担风险的生产者和经营者,企业活力不断增强。虽然国有企业数量减少,但国有经济总体效益反而持续提高,控制力和影响力增强,资产规模不断增加。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企业快速发展,成为促进增长、扩大就业、繁荣市场的重要力量,其中不乏具有相当实力的大型企业,日益显现出旺盛的生命力。多元化的市场主体符合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发展的内在要求,一大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正在茁壮成长。目前,有69家中国企业进入世界500强。同时,改革释放出了社会蕴藏的巨大潜力,数以亿计的农村富余劳动力从农业进入非农产业,从农村进入城市,城镇化率从1978年的17.9%提高到2011年的51.3%,劳动、资本、知识、技术和管理的活力竞相迸发,成为中国工业化的强大动力。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各项社会事业改革和发展取得长足进步。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从2002年到2011年,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7703元增加到2181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2476元增加到6977元;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和农村人均住房面积大幅增加;群众家庭财产普遍增多,吃穿住行用水平明显提高。同时,覆盖城乡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项社会保险制度基本建立并逐步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为重点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基本形成,各项社会保障覆盖范围不断扩大,保障水平稳步提高。

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以无可争辩的事实表明,我们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中国实际,必须始终坚持、完善。

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探索、确立和不断完善的过程,凝聚着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内在规律的认识,应认真总结、深入探索。

这些年,我们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一个重要启示,就是必须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探索、确立和不断完善的过程,本身也是不断解放思想的过程,是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紧密结合起来的过程。30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取得伟大成功,关键是我们既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又根据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发展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形成和发展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科学发展观等重大战略思想在内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赋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勃勃生机。实践证明,只有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深化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我们才能自觉把思想认识从那些不合时宜的观念、做法和体制的束缚中解放出来,从对马克思主义的错误的和教条式的理解中解放出来,从主观主义和形而上学的桎梏中解放出来;也才能推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确立和不断完善,以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回答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为改革开放提供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的理论指导。

还有一个启示是,必须把坚持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发展市场经济结合起来,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和市场配置资源的有效性,使全社会充满改革发展的创造活力。30多年来,我们既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同时又创造性地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和优点,使经济活动遵循市场规律的要求,建立起富有生机和活力的经济体制,不断解放和发展了社会生产力。当前和今后,我们都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最广泛地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集聚发展力量。

当然,我们必须看到,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取得了伟大成就,但同我们的远大目标相比,同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期待相比,我们没有任何理由骄傲自满、故步自封。当前,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我国生产力水平总体上还不高,自主创新能力还不强,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影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存在。在前进道路上,我们还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风险。

在新的国际国内形势下和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一定要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定不移地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进一步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创新,加快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步伐,勇于变革、勇于创新,永不僵化、永不停滞,努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

(执笔:洪向华)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