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版:地方经济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6月4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夜校流动课堂”进村庄
本报记者 刘 成 通讯员 魏克举

5月29日,记者在山东省胶州市里岔镇良乡一村看到,由该村“第一书记”青岛市委宣传部干部徐勇牵头、村民自行组织筹办的“新农民夜校流动课堂”顺利开讲。“这流动课堂讲的东西不仅实用还好懂,尽是农家嗑、庄户腔,大伙听一遍赶上看十遍书。”该村村文书赵伯强听完课后说。

赵伯强告诉记者,以往无土栽培、病虫防治、冬暖式大棚建设这些枯燥深奥的东西,农民往往一知半解。现在好了,在课堂上能听专家详细讲解,有什么疑难也能随时请专家帮忙解决。

“经过3至5年的发展,通过农业生产的规范化、规模化和产业化使村民人均年收入达到3万元,实现小有所教、老有所养、病有所医、住有所居、垃圾分类处理。”这是良乡一村“第一书记”徐勇进驻村庄后和村委会主任赵波达成的共识。“输血”更要“造血”。徐勇深知村庄要发展,就要改变以往驻村帮扶就是帮钱、帮物的传统观念,帮扶干部要多考虑村庄科学发展、长远发展的问题,因地制宜地帮百姓选一条致富的好路子。

与中国石油大学黄岛分校达成蔬菜直供合作项目,拓宽村庄蔬菜的销售渠道,尝试在农民和单位直接对接的基础上,最大限度省去中间环节,提高农民收入;田间生产路全部硬化并实现环形的畅通路网,货车下地运菜不用掉头可直接出村庄……如今,这些看得见摸得着的变化让村民们兴奋起来,也开始对徐勇刮目相看。

徐勇介绍说,下一步,他们还将邀请青岛市农业技术人员来村庄进行蔬菜种植培训,在田间地头“手把手”地给菜农提供技术指导,提高村民科学种植的观念和技能水平。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