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5月3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从创业入手助村民致富
本报记者 李己平

下基层干部刘志峰这些天的心情很焦虑,因为他帮扶的河北村的情况比他想象的还要糟糕。吉林省辽源市东辽县安石镇河北村共有1327人,村民基本都以种地为生,村集体经济严重缺失,只有6亩集体林地,工业产业基本为零,历史债务近20万元。

“如果我是农民,我能干点啥?”作为吉林省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就业促进处副处长的刘志峰,想到了这个问题。

经过调研,刘志峰找到了河北村落后的症结,那就是创业项目短缺、致富门路不宽,村民的收入几乎全部来自于土地。于是,他对症下药,结合实际情况,在厅领导及处内同志的支持下,确定了“推进创业,富裕农民”的帮扶工作思路,开展了以“两援两扶”为主要内容的帮扶工作。

辽源市区有一个袜业园区,年生产能力达13亿双,素有“南有诸暨,北有辽源”的美称。生产棉袜有一个工序叫缝袜头,操作极其简单,员工只需经过短期培训就可以上岗。刘志峰协调有关方面免费为村民提供了20台袜子缝头机,组织村民进行创业,由企业负责提供原材料并回收产品,每户村民在学成正式生产后月增加收入2000元至3000元。

河北村的创业大路渐渐打开,刘志峰的眉头也舒展开了。从去年6月以来,他组织相关专家在村里举办了两期创业培训班,培训村民近百人,有10余名村民经过培训后走上上自主创业之路。同时,积极协调有关方面为村里引进15万元资金,支持50多户村民加入合作社发展生猪养殖;为村里提供200个劳务输出岗位,引导村民走出去就业,增加工资性收入,大大改善村民的生活。

在刘志峰的努力下,很多地方都为河北村送来了物品和发展所需的资金。他协调有关方面为河北村援赠电脑、电视、办公桌椅、复印机等10余万元办公用品,使村部办公基本实现自动化;援赠各类图书1万余册及6延米长书架,建立了村民书屋;为河北村2011年考入大学的2名贫困学生捐赠总计8000元“圆梦大学”助学金协调有关部门投资4万元为10户村民修建了科学储粮仓;筹资40多万元为河北村修建了3华里长水泥路,方便百姓出行。

通过帮扶,河北村村民创业意识明显增强,全村经济发展显著加快,村民的腰包更鼓了,脸上的笑容也更加灿烂。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