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5月3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创新实践载体 帮扶困难群体
——记吉林省干部下基层真帮实扶群众
本报记者 李己平
吉林省交通厅干部为群众量体裁衣。 本报记者 李己平 通讯员王田田摄影报道

吉林省各级党组织抓好抓实“千名处长进千村”、“千名党建指导员下基层”、“基层党组织结对共建”等实践载体,突出惠民生、见成效的务实举措,对困难群众、困难党员和薄弱党组织进行“三帮扶”。村民们说:“自从干部下了村,村子有了村子的样儿了,村干部也更像个干部的样儿了。”

干部下基层,首先是感情下基层。王成义是吉林省公安厅刑侦局副主任,被派到延边州翰章乡长河村任村支部副书记。自从到了长河村,他白天帮农民放羊、割草、盖房子,晚上就吃住在农民家。村民们没有储存玉米的“楼子”,王成义就向州政府申请专项经费30余万元,为全体村民建起了统一的铁质“苞米楼子”。村里的自来水管网年久失修,王成义又筹措35万元对管网进行改造。事做多了,离群众就近了,全村300多人都知道村里来了个“王公安”。

像王成义这样下基层的处级干部,由吉林省直机关工委组织的就有1000人,以各种方式下到村里进行帮扶的全省则有10万人。他们送钱、送物济穷困,引项目、上项目治穷根。据省直工委统计,仅1000名处级干部,在半年时间里进村帮扶累计达到6001次、组织座谈1527次、召开协调会1010次、争取帮扶资金6982.71万元(含低息扶持贷款17.5万元)、帮助健全工作制度1202项、培训农村党员4195人次、提出合理化建议1401项、协调引进致富项目360个、协调改造修建村屯公路1028.43公里、协调改造泥草房30428平方米、化解矛盾纠纷160起……实实在在地改变着村庄的面貌、百姓的生活。

基层党组织结对帮扶是吉林省干部下基层的又一个载体。省级领导带头结对,全省30万名党员干部、党员技术人员、党员志愿者与低保对象结对帮扶,形成了全省上下联动、社会参与、全面覆盖的“大帮扶”格局。

日前,记者来到结对帮扶典型长春市中心医院采访,长春市卫生局副局长、市中心医院院长陈明强把记者带到了病房。“这个女孩儿是我们从帮扶点带回来的,她患了罕见的抽动症,需要一大笔的治疗费。但是她家里6口人,却只有她母亲一个人是劳动力,微薄的收入维持生活都很艰难。了解到这个情况后,医院主动承担了她的治疗、检查费和全部药费。”2009年以来,长春市中心医院先后与九台市沐石河镇八家子村和九台市西营城街道万家村结成了帮扶对子。医院相继为这两个村投入了近30万元修桥铺路,还为两个村的困难党员、困难老兵、困难群众送去吃、穿、用等生活用品。

据吉林省委组织部统计,全省县处级以上党员领导干部和县以上机关共建立联系点10022个,累计有21778名各级干部驻村帮扶;引进资金7.7亿元,帮扶致富项目28556个,帮扶农村困难党员群众总计37.9万人,帮助994人改善了居住条件,发放补助资金1351万元。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