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5月28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大北岔村:这里的大门不上锁
本报记者 张允强
大北岔村党支部书记吕成彬兴高采烈地向前来考察的人们介绍蕨菜种植项目。他们准备扩大种植面积,通过蕨菜项目让全村人均增收1万元。 本报记者 张允强摄

五月的暖风染绿了辽东群山。出了清原县城,汽车沿东南方向迤逦行驶了56公里,进入了青山环抱着的大北岔村。

走进大北岔村,宽敞、整洁的柏油路边,立着一排排新型的太阳能路灯,村里还建有功能完备的阅览室、文化活动室、卫生室和文化广场。走进农家,记者发现,大多数人家里太阳能热水器、室内水冲厕所、沼气炉灶、彩电冰箱等家电一应俱全,他们的生活显然不比城里人差。还有一个细节让人印象深刻:走访几个农户,家里虽然空无一人,但漂亮的大铁门却不上锁。

“村民怎么都不锁门呀?”当了20多年村干部的大北岔村党支部书记吕成彬回答道:“锁啥门呀,10多年来,村里没有发生过一起刑事案件和治安案件,打架斗殴、小偷小摸也极其罕见。村民上山下地干活都不用锁门,收完的粮食就放在地里就近晾晒,一粒粮食也不会丢。”吕成彬的回答进一步引起了记者的好奇:大北岔村是怎么做到的?

在村里待了几天,记者深深感到这里的干群关系十分和谐。难道这个村没有矛盾吗?“世界上不存在没有矛盾的地方,关键看你怎么化解。”吕成彬说,“像我们辽东山区的农村,容易产生矛盾的地方主要集中在三大块:土地、林地和村级账目。这三个问题解决好了,村民的心情基本上就会舒畅。”

“要解决好这三个问题,必须尊重每一位村民,事先开村民代表大会,征求大伙的意见,事后要公开,免得有人有想法,能做到这些就不难了。”吕成彬把秘密透露了出来。据了解,大北岔村土地承包按照中央政策精神毫不含糊,也是30年不变,不过根据村情,每5年微调一次,这是全体村民的意愿,为的是让新生儿和外地嫁进来的媳妇能得到土地,更为了搞产业发展能有主动权和灵活性。由于事先经过协商,事后张榜公布,村里调整土地时村干部都不用到现场,几天就能调完,没有人争争讲讲。林权改革分林子也是如此。村干部将全村森林分布图往墙上一挂,大家一商量,按图分配,顺利解决。村里的账目是一季度一公开,谁觉得哪笔钱花得有问题,可以质询。“事实上事后很少有人提意见。因为,每当要花钱的时候,村里会开村民代表大会,先大伙商量,该不该干这个事,要不要花这笔钱,该花多少,大伙有了共识后,村干部再带领大伙去做,自然也就没那么多意见了。”村民孙运才说。这几年,村里投入300多万元建起一系列公共设施,无论是太阳能路灯、健身器材还是绿化的花草树木以及图书馆的书籍,都是根据村民的需要,并得到大家的同意后置办的,村民们也都很珍惜,几年下来,没有一件被人为破坏。

由于三大问题解决得好,在大北岔村,人与人之间关系很和睦。在村口,记者遇到了一位叫姜华军的村民,他刚给村里的低保户吴振喜家帮忙修烟囱回来。正是农村吃饭的当口,按照一般的习俗,忙了一天主人家都要请帮忙的人吃喝一顿,以示谢意。可姜华军说,“吴振喜是村里的低保户,眼睛看不见,老伴儿和儿子都有病,生活比较困难。当初村里扶助他家盖新房子,我们村男女老少齐上阵,没有一人吃他家的饭不说,大家还以贺礼的名义,加码凑份子帮助他。帮残助弱,扶老携幼,这在我们村已经是一种习惯了”。接着,姜华军又满含深情地讲了自己的事。几年前,一场大雪将他家的山野菜大棚压塌了。就在他一筹莫展、万分焦急的时刻,村干部带领乡亲们忙了四五天,修好了大棚、挽回了不少损失,而且大家没要一分钱、没吃一顿饭。

在大北岔村,记者体会到,大家互敬互爱,就没有解决不了的问题和干不成的事情。去年初,吕成彬去市里开会,了解到抚顺县有农民在山坡上种蕨菜,一平方米能赚30元。当年秋天,村里就组织了60多人前去考察。回来后,大伙一合计,“咱村山多地少适合搞这个”。今年初,大北岔村与大连蕨菜基地合作,搞了100亩蕨菜种植。村民告诉记者,一亩地少说也能赚万八千元。

“我们准备搞上一两千亩,过两年你再来,这个项目能使我们村人均增收至少1万元!”吕成彬信心十足地对记者说。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