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今日财经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5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今日关注

本报北京5月10日讯 记者陈郁报道:“近年来,面对严峻的自然灾害形势,我国大力加强防灾减灾能力建设,高效有序开展抗灾救灾工作,应对自然灾害综合能力逐步增强。”民政部副部长罗平飞说,提前介入安排,各部门有效联动,已成为我国防灾减灾工作的常态。

强化监测预警

为加强综合防御,有关部门有意识强化灾害监测预警和风险隐患治理,气象、水文、地震、地质、农业、林业、海洋、环境等各类自然灾害监测站网和预警预报系统进一步完善,天气和自动气象观测系统建设初具规模,山洪、地质灾害群测群防体系进一步完善,农林病虫害和森林草原火灾的监测预警能力进一步加强。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成功发射,卫星减灾应用业务系统初步建立。

其中,国土资源部在全国258个市、1276个县开展了地质灾害气象预警预报工作,共有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监测员35.3万人;林业局初步建成了全国森林火险预警示范系统,并在北方主要沙尘源区布设了39个沙尘暴地面站,初步建立了沙尘暴地面监测网络;气象部门加强气象为农服务工作,显著提高农村气象灾害防御和服务能力;海洋局投入1.8亿元,用于海洋灾害监测体系建设与运行维护等工作,完善由海洋站、浮标、潜标、卫星、飞机、志愿船构成的立体海洋灾害监测网络。

建立应急体系

为确保应急时效,各部门加强灾害应急保障能力建设,以应急指挥、抢险救援、灾害救助、恢复重建等为主要内容的救灾应急体系初步建立。以统一指挥、综合协调、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的灾害应急管理体制初步建立。

国家减灾委、民政部2011年共启动救灾预警响应9次,针对22个省区市灾情启动国家三级救灾应急响应2次、四级应急响应31次,派出救灾工作组41个。民政部推进救灾物资储备体系建设,目前已完成中央救灾物资的采购和储备,乌鲁木齐和格尔木中央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已开工建设,预计2012年将可建成并投入使用。地震局配合武警部队在全国建立起33支应急救援队伍,已初步形成救援能力。

提升科技水平

“通过加快推进防灾减灾与现代技术手段的对接,大力发展卫星遥感、全球定位和移动通信等现代化技术,提高监测预警、灾情评估等工作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时效性,能够提升防灾减灾工作科技水平。”罗平飞说,近年来,我国注重发挥科技对防灾减灾的支撑作用,对自然灾害发生、发展机理和演变规律的研究进一步深入,有关防灾减灾科研机构相继成立,科技支撑平台逐步形成。

目前,海洋局建立了海洋观测网管理信息系统,研发了精细化预报、人机交互平台等海洋预警报服务关键技术,进一步提高了海洋预警报的时效性和准确性。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在31个省区市装备了80余架轻小型测绘无人机航摄系统,应急监测车已研制成功,并初步形成减灾应急影像获取快速反应能力。工业和信息化部加快国家通信网应急指挥调度系统工程建设,推进公用应急宽带卫星通信网和应急短波网建设。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