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6版:今日财经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5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5月12日是全国第四个防灾减灾日。我国作为世界上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加强防灾减灾体系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防灾减灾能力建设进入跃升期

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民政部救灾司副司长庞陈敏:

完善硬件也要提高软实力

本报记者 陈 郁

在今年的全国防灾减灾日来临前,国家减灾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民政部救灾司副司长庞陈敏,围绕今年的主题“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提高防灾减灾意识”,以及如何进一步做好防灾减灾工作,切实减少各类灾害给人民群众带来的生命和财产安全威胁等问题,回答了记者提问。

记者:今年的防灾减灾日为何将“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放在了突出位置?

庞陈敏:2011年11月,国务院颁布实施《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规划(2011-2015年)》,明确要求在防灾减灾能力建设过程中,除了硬件水平的提高,也要努力提高国家综合防灾减灾软实力。将“弘扬防灾减灾文化”放在显著位置,通过多种手段提升社会各界的防灾减灾意识和文化素养,有利于强化各级人民政府的防灾减灾责任意识,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灾害风险管理和应急管理水平,完善政府部门、社会组织和新闻媒体等合作开展防灾减灾宣传教育的工作机制。

记者:防灾减灾日的设立对推进防灾减灾工作发挥了哪些作用?

庞陈敏:我国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造成损失重,且呈现损失不断增加的趋势。在全球气候变化和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背景下,我国面临的自然灾害形势严峻复杂、灾害风险进一步加剧。

通过设立全国防灾减灾日,定期举办全国性的防灾减灾宣传教育活动,有利于增强公众防灾减灾意识,推动全民学习和应用各种防灾减灾知识,掌握自救与互救技能,最大限度地减轻自然灾害所造成的生命财产损失。近几年的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周期间,各地在城乡社区、中小学校、人群密集区等公共场所以及防灾减灾专业基地,广泛开展防灾减灾演练活动,开展以社区为重点的灾害风险隐患排查工作。2011年全国防灾减灾日宣传周期间,首次开展了“四个一”活动,即阅读一本关于防灾减灾的书籍,观看一部涉及灾害的影视作品,与他人分享一次避险经历和避险经验,开展一次家庭灾害风险隐患排查。通过这些活动,相关部门的灾害风险和责任意识明显提高,公众的支持、配合、参与意识明显增强,全社会对灾害的认知水平和防范灾害技能有了明显进步。

青海玉树州公安消防支队张晓宏:

缺少防灾意识和灾害一样危险

本报西宁5月10日电 记者马玉宏、通讯员田得乾报道: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冬季后,5月的玉树草原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对于驻扎在这里的玉树州公安消防支队来说,他们也将迎来玉树重建决战之年的夏季防火期。

回忆起2010年4月14日玉树地震发生时的情况,消防支队防火处处长张晓宏深有感触:面对突如其来的灾情,支队组织全体官兵集合,及时启动应急预案,成立了抗震救灾前线指挥部,将支队机关干部、中队全体官兵分为一个灭火救灾、两个抢险救灾小组,分别负责火灾扑救、被埋压人员生命财产抢救工作。虽然支队反应迅速,但由于当地牧民防灾自救知识不足、消防意识不够,还是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

“地震后,除了开展重建工作,我们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向群众展开形式多样的防灾自救宣传。”张晓宏说,针对当地牧民消防自救观念淡薄的情况,支队200多名官兵分成7组对结古镇防火减灾进行分片负责,并通过当地政府招募110名消防志愿者深入牧民家中宣传防灾自救知识。两年多来,在结古镇开展消防培训820余次,发放各类消防宣传资料1万余份,还利用短信、电视台等平台进行安全宣传。

消防支队还免费为牧民们发放灭火器100多万具,在加油站、加气站、集贸市场、学校等人员密集场所,组织开展灭火救援实战演练96次,提高官兵灭火救援水平和牧民防灾自救能力。特别是为了保障重建工作顺利实施,支队还加强了对建筑单位的验收检查力度,加强防火宣传及救灾演练,确保重建期间的安全。

“我们希望提高百姓牧民的防灾意识和能力,因为缺少防灾意识和灾害一样危险。”张晓宏说。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