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2版:要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5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龙头领舞 规模养殖保供给

开栏的话

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在促进农业发展、带动农民增收、保障农产品供给、维护市场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目前,我国已形成以1200多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为核心、1万多家省级重点龙头企业为骨干、10万多家中小型龙头企业为基础的发展格局。近期,本报派出记者深入到生猪、粮食、蔬菜、农产品加工等重点龙头企业采访调研,从今日起推出“走基层 转作风 改文风·走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专栏,全面报道这些重点龙头企业的成功经验,敬请垂注。

近期,生猪价格的持续走低格外引人关注。我国生猪生产的发展现状究竟怎样?“窥一斑而见全豹”,记者走进生猪养殖的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一探究竟。

智能管理促进规模养殖

在四川省资中县宋家镇甘家寺村,山林环绕着21栋标准化猪舍,健硕的猪只在宽敞的猪舍中或悠闲进食或舒适休憩。这是福元肉类食品有限公司旗下的鹏达良繁猪场,也是农业部首批生猪标准化养殖场,实行全智能化封闭式管理。

“这里的猪待遇优厚,喂食自动化,平时住着‘空调房’,闷了还能到‘运动场’散步,母猪繁育有专用‘标间’,提高了母猪产仔率和仔猪成活率。”鹏达良繁猪场场长刘长富说。

福元公司为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已建成了从饲料生产、种猪繁育、商品猪育肥、屠宰加工、连锁销售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伴随这一产业链联结了18个养猪专业合作社、36个猪业小区和4.2万养殖户,规模养猪渐成趋势,在稳定生猪市场并带动农民增收方面,发挥出日益重要的作用。

要确保生猪养殖健康发展,选址尤为重要。在50个选址中,鹏达猪场敲定了现在的位置,一公里以内无居民区,两公里以内无工业区,为生猪养殖创造了相对独立的环境。猪场的设计规划出自高校专家,不但划分生活区、办公区、生产区等功能区域,猪舍依山势层层分建,产仔区、保育区、育成区也各自独立。放眼望去,猪场遍种了天竺桂用来驱蚊灭蚊。

最吸引人的当属进口的智能化母猪管理和自动给料系统,包括了自动饲喂器、自动分离器、自动发情检测器,可以自动管理母猪定时、定量吃料,监测病情。猪如果体温不正常或进食明显偏小,通过喂食系统时会自动探测并标记,引导猪到特定区域待查。

据介绍,鹏达猪场总投入达3000万元,仅智能化母猪管理和自动给料系统就需要320万元。刘长富说,大投入带来的规模效益可以使得单只猪的养殖成本降低。400头猪一般需要管理人员8名,采用自动系统之后只需要两个人。

标准养殖让产猪的数量和质量都有提高。他说,“普通养猪一头母猪一次产仔多为10头左右,我们猪场窝产可达14头至16头,每头母猪每年可贡献肥猪21头。不过,发达国家最先进的企业可接近30头。我们还需要不断学习。”

据了解,猪出生7天内工作人员会剪好耳缺、打好耳标,耳标既是生猪的“健康证”也是“身份证”,记录了猪的谱系、饲料来源与配方、管理者信息、给猪打针的情况,作为终身不变的代号,将一直跟随到屠宰加工以及上市。

近年来,在国家政策扶持下,大量社会资本投向养猪,规模养殖在生猪生产中所占比重快速上升。四川省社科院农村所研究员陈武元指出,以规模化养殖为特点的大型企业加入生猪产业,是一个很好的发展趋势。大型企业抗风险能力强,把握市场信息的速度快,使得猪肉供应不会出现大起大落,市场价格相对稳定。

拓展链条保障有效供给

记者了解到,目前,我国猪肉成本主要有饲料成本、人工成本、水电场地费用等,其中饲料成本所占比重较大,因市场原因起伏也较为频繁。以往养殖企业大多直接从市场购买饲料,不但价格无法掌握,而且饲料质量也难以统一。近年来猪肉价格起起伏伏,饲料价格的因素不可忽视。

福元公司常务副总经理刘绪中告诉记者,自建饲料子公司可以针对猪的不同生长阶段量身定做不同的营养套餐,统一供给公司养殖场和联结的养猪合作社。一方面,可以规避饲料价格上涨带来的风险,另一方面可以保证饲料的安全放心。

饲料的主要原料是玉米、豆粕和麦麸,福元公司正在筹划扩大绿色饲料原料玉米基地和小麦基地,以满足绿色饲料需求。

当前,不少生猪企业积极向产业链上游的饲料领域发展,同时涉足产业链下游的冷链运输等领域。专家认为,生猪养殖企业布局流通和销售环节,健全生猪产业链,既不伤害农民利益,让养猪有钱可赚,也能使消费者享受到一个较好的价格。

在行业下游,福元公司全程采用恒温冷链封闭配送,对配送车辆进行卫生、温度、消毒3项检验,保证肉品的新鲜,公司创建的120个连锁专卖店也已投入营运。公司从屠宰加工到出厂配送和品牌销售都设立了标准化产品质量检验工序,各关键环节均全程监控,力求质量的全程可追溯。

“规模养殖企业积极延伸产业链,日益重视上游饲料和下游低温冷链运输,同时规模养殖管理相对严格,生猪供应因疫情而发生较大变化的可能减小,将使企业自身节本增效、规避风险,更可以使国家增强猪肉市场投放的调控能力。”郑州粮食批发市场高级分析师陈艳军说,生猪企业产业链的拓展对于稳定猪肉供给很有意义。

寄养模式带动农民增收

完全依靠自有养殖场并不能提供所有猪源,为保证猪源的数量和质量,公司联结农民专业合作社、养殖大户发展合作养猪,发展出猪业小区、养殖家园、寄养基地等多种模式,受到很多农户欢迎。

福元公司董事长张礼国说,公司对养殖户全部实行订单合同,为农户提供猪苗、饲料、技术及销售,并拥有规范的免疫程序、防疫制度和保健方案。通过统一提供仔猪、技术、防疫治病、饲料供应和回收生猪,把农户的小生产纳入大产业链,形成全程可追溯。

资中县甘露镇河家坝三社农户谢才明就是签约寄养户,他告诉记者,原先养猪没资金,没技术,也怕疫病,村里很少有人大规模养猪。“现在猪舍钱每平方米政府补贴45元,公司资助15元,猪苗和技术由公司统一提供。依托自动饮水设备和自动填料设备,原来养500头猪要10个人,现在一个人就可以。”按照协议,每头猪每增重一斤公司支付0.4元,一头猪从猪苗到出栏可增重150斤,谢才明的猪一年出栏1000头,收入达6万元。

在寄养模式下,养殖规模较大,单头猪利润虽少,但总利润依然可观。养殖户们不负责卖猪,不用担心市场行情,如饲养期间猪死亡,农户只损失劳务费。不过猪舍面积有要求,必须有自动饮水设施,保证圈舍宽敞透光、通风保暖。

畜牧专家说,我国生猪养殖正从分散经营向规模经营转变。在这个转变中,一些龙头企业领办专业合作社和养殖小区,以较稳定的利润将农户的积极性调动起来,引导农户由传统的分散养殖向统一服务、标准化生产的规模养殖集中。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