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理论与实践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5月1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积极发展多层次的金融市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金融所所长 张承惠

阅读提示: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逐步形成了一个交易场所梯级化、交易产品多样化、交易机制多元化的金融市场体系。但从横向看,我国金融市场的广度、深度都还远远不够。“十二五”时期是不断深化金融改革的重要时期,要着力转变金融发展方式,优化金融结构,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发展多层次的金融市场,努力把金融工作提高到一个新水平。

1. 我国金融市场体系逐步完善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逐步形成了一个交易场所梯级化、交易产品多样化、交易机制多元化的金融市场体系。目前金融市场已经涵盖了信贷、资本、外汇、黄金、商品期货和金融期货、票据、保险、基金等多个领域。在此次国际金融危机中,我国金融市场受到的影响较小,在保证市场平稳运行的同时,市场广度和深度不断增加,市场功能日趋深化。

一是债券市场发展迅速。在自律管理模式下,我国相继推出了中期票据、中小企业短期融资券、美元中期票据、中小企业集合票据、超短期融资券和非公开定向债务融资工具等创新产品,受到了市场参与者的普遍欢迎和广泛好评。

二是多层次股票市场得到较快发展。2009年至2011年,我国中小企业在中小企业板发行上市规模快速增长。截至2011年12月末,在中小板挂牌企业639家,发行股本1926亿股,总市值2.85万亿元。2009年10月,创业板推出,为风险投资提供了一个良好的退出机制,到2011年12月末,累计已有281家企业在创业板上市,合计融资1961亿元。为解决初创期高新技术企业股份转让及融资问题,2006年,中国证券业协会推出了中关村股份报价转让系统。之后,中国证券业协会又对该系统各项制度重新进行了调整、修订,使之更加适应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实际情况以及相关投资者的投资需求。目前,全国已有152家企业参与试点,挂牌和通过备案的企业达到101家,涵盖了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能源环保、文化传媒等新兴行业。

三是期货市场有了新突破。2010年,在原有3家商品期货交易所的基础上,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开市。2009年至2011年,我国期货市场共成交各类期货商品73.9亿张合约,成交金额达到714.7万亿元。与2008年相比,年均增长分别为64.1%和686%。我国商品期货市场在经历了3年爆发式增长、成交量连续几年跃居世界第一之后,依然在全球期货市场格局中保持着领先地位。

四是资本市场稳步对外开放。2009年至2011年的3年间,共有47家机构获批成为合格投资人(QFII),使得QFII的总数达到121家,同时新增QFII额度合计近77亿美元。近年来,人民币合格投资人制度启动,人民银行允许境外3类机构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拓宽了境外人民币回流渠道,丰富了境内债券市场投资者类别,活跃了市场交易。此外,继境内金融企业赴港发行人民币债券之后,境内非金融企业赴港发行人民币债券也获得了新的突破。2011年,宝钢集团在香港成功发行了36亿元离岸人民币计价债券,成为中国内地首家赴香港直接发行人民币债券的非金融类企业。

五是产权交易市场高速发展,成为我国场外交易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尽管A股市场为企业提供了直接融资渠道,但是与我国千万数量级的中小企业相比,现有市场的容量还是极其有限的。在投融资渠道严重缺乏的情况下,以各地产权交易机构为主体的场外市场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中国共有300多家各种类型的产权交易机构。2010年,产权市场交易额达到7000亿元,2011年超过1万亿元。

2. 金融市场有待拓展广度和深度

尽管从纵向比较,我国金融市场发展迅速,但是从横向看,我国金融市场的广度、深度都还远远不够,导致金融服务效率较低,资本化程度偏低,资产海外运用能力不足等,特别是当前发展多层次金融市场还面临一些挑战,能否妥善应对这些挑战,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我国金融改革的成败以及金融发展的进程。

第一,如何解决多头监管问题,加快金融市场的整合。目前我国金融市场分割的问题较为突出。交易所市场、银行间市场和银行柜台市场3个市场在交易方面处于多头监管和相对分割状态,交易主体也是相对独立,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金融市场的整合发展。

第二,如何提升金融机构的素质,推动经营方式转型和业务结构的升级。与发达国家相比,中资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尚不完善,缺乏有竞争力的经营模式,风险管理能力相对不足,资本使用效率偏低。在这种情况下,需要着力加强公司治理,有效提升金融机构的素质,从而推动金融业经营方式转型和业务结构的升级。

第三,如何解决地方政府金融监管能力不足问题,强化对地方性金融机构的监管。建立多层次金融市场的重要内容之一,是积极发展面向中小企业的“草根金融”。但是随着大量中小金融机构和场外交易的增加,金融风险和监管难度都将增加。特别是在一些地方政府金融监管人才、经验都不足的情况下,一些小贷公司、融资性担保公司的经营活动并不合规,容易产生风险。这些都需要加强和改进金融监管,从而切实防范系统性金融风险。

此外,如何处理好市场发展与风险防范的关系,加快推进金融改革和创新,也是我们面临的重要挑战。当前,既要坚持创新与监管相协调的发展理念,支持金融组织创新、产品和服务模式创新,提高金融市场发展的深度和广度,又要防止以规避监管为目的和脱离经济发展需要的“创新”。

3. 找准下一步金融改革着力点

“十二五”时期,是不断深化金融改革的重要时期。按照“十二五”规划部署,深化金融机构改革,完善金融调控机制和金融监管改革,构建逆周期的金融宏观审慎管理制度框架,改进外汇储备经营管理,完善地方政府金融管理体制等诸多改革,将是下一步改革的重要着力点。具体而言,对“十二五”时期构建多层次金融市场,不断深化金融改革,有如下建议:

第一,明确建设多层次金融市场的重点。近中期,建设多层次金融市场的着力点应放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进一步完善间接融资市场结构。近年来,不少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突出,正规金融体系之外的民间借贷市场也十分活跃。这种情况表明,只有加快发展中小型金融机构,建立全方位、多层次、差异化的中小企业融资服务体系,才能有效改进间接融资体系结构。具体措施,一是要进一步开放银行市场,发展社会出资、风险自担的城市社区银行;二是修改村镇银行的市场准入管理办法,调整监管政策,使村镇银行得到较快发展;三是拓展小贷公司的融资渠道,并统一制定小贷公司的监管标准和风险管控要求,增加小贷公司的贷款能力;四是合理界定民间融资与非法集资的界限,规范民间借贷行为。另一方面是加快推进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十二五”时期发展多层次资本市场的重点,一是要加快推进场外市场体系的建设,在改进现有代办股份转让系统运行机制的同时,进一步发展和规范各地的产权交易市场,建立有效的柜台交易制度。二是要研究建立主板市场、中小板市场、创业板市场和场外交易市场的转板机制,完善资本市场结构,提高资本市场效率。

第二,加快推进金融改革,充分发挥金融市场机制的作用。在现有体制下,我国金融领域还存在一些突出问题和潜在风险。比如,金融机构经营方式总体粗放,公司治理和风险管理仍存在不少问题,农村金融和中小金融机构发展相对滞后,金融监管能力有待提升等。针对上述问题,“十二五”时期,应加快推进金融体制改革。改革的重点,一是要健全国有金融资产管理体制,继续改善金融机构的公司治理。二是清除不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各项金融管制,逐步放开金融市场的准入限制,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推动信贷和保险市场的实质性竞争。三是完善金融宏观调控机制,更多采用市场化的货币政策工具,减少对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活动不当的行政干预。四是建立和完善金融安全网,加快存款保险制度的推出,建立和规范市场化退出机制。

第三,加强中央政府各部门之间、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的协调,建立合理、高效的监管体制。“十二五”时期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包括:首先要建立以政府监管、行业自律、市场主体的自我约束和社会监督组成的立体、多层次的监管体系。为此,要充分发挥各行业协会及交易所的自律监管作用,加强信息披露以及对违法违规行为的惩处力度。其次要推动金融监管转型。具体来看,一是要着力加强宏观审慎金融监管,建立和完善宏观审慎监管的目标、指标体系和政策工具,同时推动监管模式实现从机构监管向功能监管的转变,政府职能定位实现从管理者到监管者的转变;二是要加强监管协调;三是要尽快结束债券市场“多头管理、市场分割”的状况,推动金融市场的统一。此外,还要建立分层监管机制,加强对地方性中小金融机构的监管和行为规范,有效防范金融风险。为此,需要进一步明确中央和地方在金融监管方面的职责分工,提升地方政府的金融监管能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