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9版:企业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5月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什么会有 “曾经的牛”
崔书文

央视财经频道在《公司调查》栏目新播出了一档专题节目——“曾经的牛”,以记者深入调查、专家犀利点评的方式,对海普瑞、重庆啤酒等5只曾经的“牛股”做了分析报道。如今,这些“曾经的牛”已变身为“熊”,带给投资者的是深深的伤害。

问题的关键是什么?是公司的股票价格曾经一度很“牛”,但公司的业绩其实并不那么“牛”。如此,股票价格不可能一直“牛”下去,必定向公司业绩回归,暴跌不可避免。所以,最关键的是公司的业绩要“牛”,也就是公司要“牛”。只有公司“牛”了,股票才可能成为真正的“牛股”。

这道理其实很浅显,很明白,投资者不会不懂,但为什么还出现了那些“曾经的牛”呢?一定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或是几个地方出了问题。

一个明显的问题,信息是错乱的、失真的。那些曾经的“牛股”,都曾环绕着“牛”的光环,散发着“牛”的气息,种种迹象表明,这就是“牛股”。投资者想赚大钱呀,赶紧去“骑牛”。可到烟消云散,真相大白,投资者才发现,此前的许多信息实际上不是那么回事,上当了。就是说,举凡“曾经的牛”几乎都和信息披露不客观、不全面、不充分、不及时有关。这其中,许多上市公司难辞其咎,一些研究机构难辞其咎,个别证券传媒难脱干系。

另一个明显的问题,有些信息是被人为利用了。信息披露出问题,往往是为了配合炒作,添油加醋,煽风点火。市场里总有人要做“庄”,蓄意操纵价格,欺骗散户,谋取暴利。可怜有些散户,对一些模棱两可的信息宁可信其有决不信其无,觉得自己信息灵通,身手敏捷,待到深套其中,损失惨重,悔之晚矣。

这两个明显的问题并不是问题的全部。我想说的是,打从证券市场存在的那一天起,这样的问题就存在,今后也会一直存在下去。指望这些问题彻底消除,那不现实。这些问题是证券市场的孪生品。但我们要坚持不懈地推动证券市场制度建设,不断在实践中总结经验教训,最根本的是让上市公司最大限度地公开、及时、全面、充分地披露信息。就信息披露而言,这个环节做好了,其他环节的问题会好解决一些。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