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3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4月2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把“老西藏精神”写在雪域高原上
——记西藏南木林县热拉雍仲林寺管理委员会主任次仁
本报记者 夏先清 通讯员 田世新

1月29日,在雪域高原冬日的晨曦里,西藏南木林县热拉雍仲林寺管理委员会主任次仁永远地合上了双眼。

这位雪域高原之子,生于斯,卒于斯,他一切的悲喜将被高原上灿烂的阳光所铭记。他用自己的一生,践行着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庄严承诺;他身体力行,把“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忍耐、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特别能团结”的老西藏精神书写在这片高原厚土之上。

2011年,西藏基层建设年活动中,次仁被任命为南木林县达那乡达那村驻村工作组组长。

南木林县达那乡平均海拔4500米。达拉乡达那村有163户、990人,全部为藏族,种地是该村的主要经济来源,2010年人均收入仅为2167元。

次仁驻村后就开始访贫问苦,了解他们的实际困难。一条只够一人行走的小巷,逼仄而狭小。次仁来回走了好几次,终于找到了达那村贫困户尼玛的家。尼玛家低矮破旧的房子让次仁的心痛了。次仁凝视着老人的眼睛,开始用儿子一样关切的语气询问老人的状况。村民们的贫穷让次仁难过,他知道不能让这种现状持续下去。于是,次仁决定动员全村富余劳动力外出打工,这样不仅能缓解村里耕地不足的现状,还能增加收入,改善村民的生活条件。当年,达那村的人均收入就增加到2336元。次仁带领的驻村工作组被评为西藏自治区优秀驻村工作队。

离开达那村时,村民们捧上醇香的青稞酒和洁白的哈达。

2011年7月,已经递交了退休报告的次仁服从组织安排,又被县委委任热拉雍仲林寺任管委会主任一职。

简陋的房舍,匮乏的物资,不时从窗户、门缝里钻进来的寒风——驻寺工作是一场艰苦的持久战。由于无暇外出采购,寺管会成员一日三餐通常吃糍粑。他们睡的床是靠三面墙拼搭的三条长木椅,次仁等五人每晚几乎是头脚相接地挤在一起。

次仁对寺管会成员说,“驻寺工作涉及藏区跨越式发展,维护祖国统一和社会稳定的大局。作为共产党员,我们要增强使命感、责任感和紧迫感。把寺庙当作家,真心和僧人们交朋友,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真正把党和政府的温暖送到僧人们的心坎上。只有这样才无愧于党和政府的信任。”

在次仁的努力下,热拉雍仲林寺建立了僧人档案、财务、纠纷调解等制度,倡导僧人参与自我管理和民主监督,帮助在编僧人办理了医疗和养老保险。

长时间繁重的工作让次仁的身体更加虚弱。而每次不舒服,次仁都是在离寺庙不远的大竹卡买上几盒药来缓解病情。以至于当他离去后,匆匆赶回来的妻子在丈夫随身的包裹里翻出了肺力健胶囊、胃痛宁片……那一刻,她泪如雨下。

谈起最后一天的父亲,次仁的儿子多布拉陷入了深深的悲痛。

1月28日晚上8点多,刹车声打破了夜的宁静。多布拉站在窗前一看,正好看见父亲从车中慢慢走了出来。在车灯的微光中,显得那么单薄,那么虚弱,走路的时候腰杆也没以前那么直了,多布拉的眼角有些湿润。今天,母亲不巧去拉萨了,父亲好不容易才能回一次家,可一家人还是不能在一起。

当晚十一时许,多布拉给父亲端去了酥油茶。父亲还在台灯下写着工作计划。

第二天清晨,多布拉被枕边的闹钟唤醒。出门前,他像以前一样端着酥油茶来到父亲的房间,可父亲却再也没能醒来。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