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2年4月2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转移支付”富边区
本报记者 李己平 姜天骄

“图们江水缓缓流过,盛开的苹果花美丽如云……”吉林省珲春市板石镇党委书记李政烈告诉记者,板石有三宝:苹果、黄牛和大米。板石镇孟岭村位于珲春市西南部的红旗河下游,气候属温带近海性季风气候,冬暖夏凉,非常适宜苹果的生长。

不过苹果好吃路难走,苹果在运输过程中损坏严重,在市场上很难卖上好价钱。为此,珲春市利用中央财政边境地区专项转移支付资金修了6公里的公路,果农的致富道路变得平坦顺畅,珲春富硒苹果走红市场。孟岭村的苹果园也从几公顷迅速发展到400公顷,2011年全村的苹果产量达到350万斤,产值1200万元,人均增收万元以上。板石镇孟岭村村民李虎春种了10公顷苹果,去年收入达到了60多万元。

2006年至2011年,板石镇先后实施了边境地区转移支付资金项目21个,其中孟岭村受益项目8个,覆盖了水泥路建设、果园路改造、农桥建设、水利项目、党群活动室建设、边防道路建设等方面。

边境地区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发挥了倍增效应,民生得到了极大改善,促进了孟岭村村容村貌的大改观,加快了农业产业化进程。“边境地区专项转移支付资金项目的实施,既改善了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也暖了边民的心,在兴边富民、稳边固边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李政烈说。

记者了解到,吉林省按照中央财政边境地区专项转移支付政策要求,结合贯彻落实省委提出的“强基富民固边”工程,以边境地区基础设施建设为抓手,以改善民生和发展生产为动力,制定相关政策,取得显著成效。“十一五”期间,吉林边境市县在中央和省财政资金引导下,共筹措安排边境建设资金17.8亿元,改善城乡基础设施,促进经济发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