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日 阴
今年元旦,遇上了寒潮,气温陡降10多度。今天一大早,我们就赶到了湖北省监利县周老嘴镇金光村福寿垸水利建设现场。福寿垸里已是机声轰鸣,人声鼎沸,乡亲们正沿着几条年久失修的沟渠,挥锹清淤,挖泥护埂。
我一下车就被这火热的劳动场面感染了,忙换上套鞋、拿起铁锹,边下锹掘土、整形修坡,边同乡亲们互致问候。金光村党支部书记黄建波告诉我,金光村的耕地以水田为主,水利设施大多建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年久失修,这些年全村饱受旱、涝之苦。这次全省“三万”活动兴水利,真是把好事做到了百姓的心坎上,乡亲们都拍手叫好。
这次“三万”活动以“挖塘堰”为主题,确实切中要害,既是偿还农村水利欠账的硬措施,又是造福百姓的及时雨,找准了当前农村工作的关键点。我想,我们要利用“三万”活动的契机,不断改善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增强产业后劲,不断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这才是本次活动的落脚点。
晚上,村里安排我们住在6组村民黄上尧家。老黄61岁,种了21亩田,不包括儿子、媳妇在外打工的收入,老两口年收入5万多元,4年前花20多万元建起了小洋楼。
我们问他现在种田的负担怎么样,他爽朗一笑,说负担比前些年少多了。“现在国家惠农政策好,生活困难的人家,有低保;得了大病也不怕,‘新农合’能报销一大半的药费;这几天村里正在办‘新农保’,像我这样60岁以上的老家伙,以后每月还能领55元养老金呢!”
乡村的夜晚比城里冷得多,还有在城里难得听到的北风呼啸声。但我们听村民用最朴实的话语跟我们聊政策、谈增收,不禁暖从心中来。金光村人均3亩地,像老黄这样种20来亩地的,都是兄弟、子女或者村民外出打工后自愿转包的。种自己的人头田,基本只能维持日常生计;田种得多,才有些赚头。让乡亲们增收是个大课题,让老百姓的腰包鼓起来是硬道理。只要我们落实好党的惠农政策,坚持走“三化”同步的路子,有序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引导农民不断拓宽增收渠道,农村的发展就会越来越快,农民的收入就会越来越高,农民的生活就会越变越好。
没过多久,老黄家就被闻讯而来的乡亲们挤得满满的,4组村民万述兵接着老黄的话谈起了自家情况:大女儿在清华大学就读,小女儿在武汉经济学院上学。说起这两个宝贝女儿,万述兵满脸自豪,在座的乡亲也都投来羡慕的目光。金光村一向重视教育,每年都有好几个小孩考上大学。
村民夏循曙、习天典等你一言我一语,就活跃乡村文化生活、整治村庄环境卫生、加强农村科技服务等提出了一些要求和建议,我和县里赶来的几个同志一一作了解答。乡亲们说,有党和政府的关心支持,金光村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红火。 (作者为湖北荆州市委副书记 雷文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