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创新有‘法’可依”系列报道刊发以来,受到本报读者和相关部门领导的关注。在目前正在推广的创新方法中,TRIZ这种适用于技术发明的创新方法,工业工程、六西格玛等管理创新方法,得到了实践的检验和使用者的好评。对创新方法本身的研究有什么新进展?谁是下一个TRIZ?在系列报道的最后一期中,记者就这些问题采访了创新方法研究会秘书长周元。
记者:目前科技部已在企业中推广过哪些创新方法?什么样的创新方法会向企业推广?
周元:创新方法工作开展之初,我们一直在寻找值得推广的创新方法,找了很多,也有很多人给我们推荐。但很多创新方法只是理论,一问“这个方法在企业中用过吗”就傻眼了。
我们选择创新方法进行推广的原则是,理论上相对完整,技术上相对实用,实践中行之有效。最后,在研发技术方法层面,我们选择了TRIZ进行推广,就是因为它符合这三个要求。如果有其他创新方法符合这三个要求,我们也同样会进行推广。
除了TRIZ以外,在管理技术方法层面,我们也推广了几种方法,如工业工程、精益生产、六西格玛等。选择标准还是那三条,就是能让企业实实在在得到效益的管理方法。
记者:推广创新方法有何意义?怎样才能把创新方法引入企业?
周元:推广创新方法,其目的除了提高创新效率、增加创新效益之外,最重要的是要把创新基因植入企业,通过创新方法的导入,让企业形成内生创新力量,把创新团队建立起来,真正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
但我们最开始并不太有经验,也不太有把握,所以先在一些有代表性的企业试点,再逐步推广,最终得到了大家的认可。现在各地企业参与创新方法培训的积极性比较高,就是看到了一些成功的案例。
第一批试点示范企业给了我们信心。如河南天冠集团,是流程型制造业企业,过去完全没接触过TRIZ,经过TRIZ培训后,一年就有了明显成效。再如新奥集团,在TRIZ培训中,学员把863项目技术难题拿来跟指导老师探讨,在培训期间就现场解决了4个863项目中的8个难题。
总之,通过试点,TRIZ在适用范围和见效速度上都表现不错,坚定了我们进一步推广这种创新方法的信心。
记者:有没有可能在企业运营的每一个阶段都有相应的创新方法作为指导?
周元:我们正在考虑在制造业中打造一条创新方法链,这个链条应该有5个环节,即在企业的创意、研发、物化、成型、营销这五个环节都找到相应的行之有效的创新方法。
创意阶段,对应的是思维技术方法,四川大学正在研究和关注这块内容。
研发阶段,对应的是研发技术方法,现在正在推广的TRIZ就是,当然我们还在寻找其他方法。
物化阶段,对应的是集成技术方法,它是把研发阶段形成的专利知识和非专利知识加以集成,把隐性知识显性化,使其更好地体现在产品初型之中,构成企业的核心技术能力。目前大连理工大学正在研究一种物化阶段的创新方法,叫做“知识管理”,我们希望把知识管理方法在企业中培训并产生效益。
产品成型阶段,对应的是管理技术方法,也有很多成熟的方法,如前面说过的工业工程、精益生产、六西格玛等。
营销阶段,对应的是营销技术方法,如何占领市场,扩大市场占有率?这一块的创新方法,我们还在寻找中。
总之,创新方法工作是一项探索性的工作,我们边探索,边推广,在学习中运用。希望未来一年中,可以在研发和物化之外的三个环节中,找到理论上相对完整,技术上相对实用,实践中行之有效的创新方法,来丰富我们的下一步实践。
记者:我国有没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方法?
周元:现在有一些苗头。例如广东工业大学蔡文教授等研究的可拓学,就有可能成为中国人自己独创的创新方法,目前的问题是需要搞清楚如何将可拓学在企业中投入实用,如何提高企业的效益。著名数学家吴文俊院士曾给可拓学以很高的评价,我们也和他们的研究团队进行过沟通。
记者:创新方法研究和推广的下一步工作重点是什么?
周元:首先要加强以科研为对象的创新方法工作。目前对于科研自身和科研管理的方法研究较少。
第二,要尽快在企业中进行大规模应用推广。要采用新的思路和方式,让更多企业在创新方法应用中获益。
第三,要尽快在区域层面建立创新方法的持久工作机制。目前,中央有六个部委在联合推进此事,但地方上进度不一,广东、河南、河北等很多地方已建立工作机制,值得其他地方学习推广。
第四,要尽快提升各创新方法基地的水平,不仅要将它们作为研究平台,还要将它们作为培训、推广基地。
今年,我们将成立全国创新方法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将国家标准的建立与创新工程师、创新培训师认证制度结合起来。此外,创新方法成就奖也将进入新阶段,将设立分项奖,如工具奖、培训奖,以便使更多一线工作者获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