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强调,要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资源配置要向中西部、农村、边远、民族地区和城市薄弱学校倾斜。目前,我国已经全面实现城乡免费义务教育,做到适龄儿童能够“不花钱、有学上”。但不可否认,我国东西部地区教育资源分布仍很不均衡,农村教育基础设施依然薄弱,优质教育资源尤其匮乏,基础教育落后。
日前,教育部出台《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要基本建成人人可享有优质教育资源的信息化学习环境,实现所有地区和各级各类学校宽带网络的全面覆盖。尤其是重点支持农村地区、边远贫困地区、民族地区的学校信息化和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以缩小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和学校之间的数字化差距。
义务教育是否均衡,师资力量是关键。如果说,“有学上”的目的是建基础,那么“上好学”就是要补短板。要想“上好学”,让农村孩子在家门口享受到和城里孩子一样的优质教育环境,还需在师资力量和硬件设施上下功夫,不能光看教育总量,更要关注教育质量和发展过程。在农村,“黑板粉笔”式的传统教学形式效率低,质量难以保障,而若能有一间储存海量资源的“网络教室”,不仅有利于促进教学方式的改革,也为孩子们了解世界建立了一道宽阔的桥梁,有助于解决目前农村中小学基础设施落后和教育资源缺乏等问题。
自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实施了一系列重大工程和政策措施,信息终端逐步进入农村学校。农村远程教育提供了新的教育平台,成为促进教育公平的新手段。近年来,浙江的集团化办学、广东的“千校扶千校”等,为实现优质资源共享作出积极探索。而优质教育资源环境的不断完善,将为共享平台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数字教育资源的不断丰富,信息化教学应用的不断拓展和深入,都为促进教育资源共享带来新的契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