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8版:国防天地 上一版3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2012年4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为患者守护幸福
——记武警广东总队医院“模范军医”吴朝晖 本报记者 张建军 通讯员 漆望
本报记者 张建军 通讯员 漆望
每次手术前,吴朝晖都要反复看CT片。 漆 望摄

2011年6月,武警广东总队医院心血管内科医生吴朝晖被确诊为肺癌2期。就在自己做肺癌切除手术的前一天,他还为5名患者实施了介入手术。他说,“病人点名找我,是对我的信任,只要我还有能力做手术,就不能让患者失望。”

肺癌切除手术时,医生发现癌细胞已扩散到了淋巴。同事们以为吴朝晖从此会停下奔忙的脚步,可谁知道,术后第二十天,他就回到了救助心脏病患者的手术台上。如今,吴朝晖一边住院化疗,一边照常工作。“国家培养一名医生不容易,趁着自己还有能力,能工作一天就算赚一天。”他说。

至今,吴朝晖已经接受了4期化疗。医生估计,如果保养得好,他的生命还有5年左右。主治医生周涛说,“有天晚上,他给我打电话,说他感冒了,得推迟一天做化疗”。后来才知道,原来他又拖着病弱的身体去给患者做手术了。

在吴朝晖心里,救死扶伤比什么都重要。为了抢救危重病人,他从来不讲条件、不讲价钱,甚至不顾自身安危。

2011年11月,12岁的先天性心脏病患者赵小强和母亲慕名前来就医,吴朝晖准备立即给他实施手术。但介入手术室辐射强,吴朝晖又刚做完化疗,院长因此强烈反对。可吴朝晖仍执意在介入室外全程跟踪手术。手术中小强出现了罕见的“心脏连塞”并发症,命悬一线!吴朝晖连铅衣都来不及穿,就冒着强烈的辐射进入手术室急救。经过近一个小时的抢救,小强终于转危为安。“当时太危险了,这几分钟对患者来说是一条命,但对没穿铅衣就进手术室的吴主任来说,对身体伤害十分严重。”说起当时的情景,放射科主任李龙仍心有余悸。

“为医治一位危重病患,他还创下62天不回家,吃住都在病房的纪录。”医院院长廖贤平回忆,2010年2月,吴朝晖成功抢救了一位呼吸心跳都停止了两小时的患者。抢救结束后,吴朝晖不放心患者,就搬到病房跟病人同住,除夕夜也没有离开。两个多月后,病人终于康复,脑功能也没有受到任何影响。这一病例打破了业界公认的“停止呼吸八分钟就会造成不可逆脑损伤”的结论。

吴朝晖常说,有人宁愿有尊严地活半年,也不愿痛苦地躺10年。因此,每个治疗方案他都反复征求患者的意见,努力为患者守护幸福。2011年8月,年过八旬的朱大爷被诊断出右下肢动脉全部堵塞,多家医院都认为必须截肢才能保命。“我们决不能让他保住了生命,却失掉了幸福!”吴朝晖毅然决定从堵塞最严重的血管中找一个点进行疏导。凭着极细的导丝,他一次次地尝试、一次次地探测和疏通……从当天晚上10点到次日凌晨6点,整整8个小时的疏导之后,朱大爷的腿终于保住了。

“工作就是我的特效药!”、“接触到病人、治好病人,自己的心里就很幸福。”如今,也许还有5年生命的吴朝晖依然坚守在自己的“幸福事业”中,坚持出门诊、查房、做手术,不遗余力地守护着患者的幸福。

为了延续本科室的过硬医术和良好医风,吴朝晖现在正努力培养自己的接班人。“我的时间不多了,要和病魔赛跑,争取用5年带出一个一流的团队。”患病后,他拉住医院政委吴军的手说。

入伍14年来,武警广东总队医院心血管内科主任吴朝晖以满腔热情、过硬医术和高尚医德,先后诊治患者3万余名,抢救危重患者近千名。被确诊为肺癌后,他还强忍着巨大病痛坚持为700多名患者进行了手术,被广大群众誉为“医德高尚的模范军医”。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