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4下一版 2012年4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十七年的坚守
□ 本报记者 梁剑箫 单保江

三间普普通通的砖瓦房,一个50平方米的小院,坐落在距中国石化胜利油田东辛采油厂驻地西北15公里远的荒野中。这既是东辛采油厂营8更9夫妻井驻地,也是油田职工薛梅和她丈夫孙宾的家。

这里是胜利油田所剩不多的一处“夫妻井”,5平方公里内的5口油井、2口水井和1个计量站的巡护保养和计量工作,都由这个夫妻井站负责。

“队上把这井站交给咱管,那是一份信任,咱就得干好。”妻子薛梅说。她今年40岁,是东辛采油厂采油三矿一队的采油工,丈夫孙宾大她4岁,一直陪伴她在油井工作。孙宾并不是油田的在编职工,只是一名家属,但在这里干了17年,如今已是一个熟练的采油工。

顺着黄河南岸泥泞的小道,我们来到这对夫妇的家。家里的摆设很简单,陈旧的家具,简易的沙发,还有廉价的电器……仅供基本的生活需要。

“我们主要的任务就是看好每一口井,不能发生一点事故,至于生活尽可能从简了。”孙宾说。

1995年,为解决人手不足、职工倒班不便等困难,东辛采油厂将三矿采油一队营8更9井站调整为“夫妻井”站。在采油一队,符合条件的职工有几个,可是夫妻井地处偏远,环境艰苦,责任和工作量都很大。薛梅和孙宾一商量,觉得吃苦不算啥,再加上小两口能天天在一起,他们就响应了队上的号召,自愿报名看护营8更9站。

夫妻俩搬到井站时,住的地方只有3间小房,别的什么也没有。房子靠近水库,屋子里很潮。为了遮挡墙皮的掉落,两口子在客厅的天花板上糊上了编织袋,在卧室的墙上钉上了三合板。

按照队上的规定,每天的例行巡井中,每隔4个小时就要进行一次巡井和巡线。17年中,每次巡井时,薛梅和孙宾都要拨开一人多高的芦苇和茅草,沿着巡线趟出的羊肠小道,不时驱赶扑面的蚊虫,还要在穿越河沟的两根细管线上颤颤巍巍地行走。这样的路线,他们一天重复6次,一次1个半小时。

对于薛梅、孙宾在油井旁的常年守候,不光是一些住在现代化石油社区的油田职工不太理解,就连很多农村出身、在城市里就业买了房的人,也觉得这是何苦呢?为何不调换到普通的采油工岗位,过过正常人的生活呢?

“队里上上下下都很忙,没有闲人,如果我们调离,队上就要安排6至7个人的班组来倒班管井,人手会更紧张。”孙宾说,“况且我们已经适应了这里的生活,如果现在回到城市里,反而会感觉不习惯的。”

17年来,薛梅和孙宾累计巡井、巡线35000多趟,单独到井上处理突发情况的次数更是无法计算,巡井路走了30多万公里,光鞋就磨坏了近200双。在5800多个日日夜夜里,夫妻俩没休过一个节假日,井站没有一个晚上缺过人。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