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版:三农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3月27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春耕三问访农情
本报记者 黄俊毅
图为山西省永济市城北街道办事处东伍姓村麦农在田间喷施化学除草剂,切实抓紧麦田春季管理,为小麦今年丰产丰收打下坚实基础。 薛启涛摄

又到春播时节,今年春耕情况如何呢?记者日前深入田间,做了调查、采访。

问题一

春耕人手缺不缺?

87岁的陈月枝老婆婆坐在大路边,焦急地张望。偶尔有村民经过,她就问有没有空帮忙耕田。清明快到了,秧田还没耕,不由得陈婆婆不急啊!陈婆婆告诉记者,儿子、儿媳、孙子都在广东打工,家里4亩多田,每年要准备两分田育秧。整好秧田才能下种,不然,4亩多责任田就只有荒了。陈婆婆在路边等了3天,没请到一个人——都说自家田里忙不过来,没工夫帮忙。最后,还是67岁的女婿答应过两天来帮忙。

陈婆婆是湖北省蕲春县刘河镇黄金寨村人。村支书黄祥国告诉记者:“全村在册764人,有三四百人长年在外打工。在家的都是小孩和60岁以上的老人。田里的活儿都是老人料理。现在年轻人都不愿种地,村里只要年轻一点、有点本事的,都出去打工了。”

“我没种过田,也不想种田,先打工攒点钱,以后做生意。”陈婆婆的孙子、20岁的龚文在电话中对记者说。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春耕人手不足、种田后继乏人的现象,在全国各地农村属于普遍现象。不久前,中央国家机关青年“百村调研”发现,在湖南、河北、山西、内蒙古农村,青壮年都外出打工,60岁以下劳动力极少。

如今,农村种田的主要是六七十岁的农民。再过几年,这些人老到不能下田时,谁来春耕呢?还有谁会种田呢?这不能不让人忧虑。

问题二

播双季稻多不多?

在长江流域,如果种双季稻,早稻清明前就要浸种育秧。查看早稻播种形势,可掌握双季稻播种情况。今年早稻播种多不多呢?

记者在长江流域某地农村看到,辽阔原野里,几个农民在驾牛耕田,也有少数旋耕机在作业。目前还不到插秧季节,只有少数秧田在翻耕也属常理。不过,一位70多岁的大爷告诉记者,就算在4月中下旬早稻插秧时节,田里忙的人也不多,因为村里很少有人种双季稻了,基本上只种一季中稻。

大爷说:“一亩田,种中稻打1200斤,种早、晚两季加起来也就2000多斤,忙一年就多收1000多元,顶不上打工一个月。现在谁家都不缺这点钱,种田够吃就行。”

记者在田间看到,一块三四亩的大田,满是一人多高的枯草,夹杂零星的灌木。有村民告诉记者,这块田已经荒了十几年,要不然生不出灌木。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由于种田比较效益低,在我国南方各省份,双季稻播种面积持续下滑,一些农田甚至被抛荒。据国土资源部调查,目前我国每年撂荒的耕地有近3000万亩。

湖北1990年双季稻2458万亩,到2003年只剩1110万亩。经过几年努力,去年恢复到1164万亩,比2003年增长了54万亩,在南方水稻产区已经算很不错了,但仍未恢复到当初的一半。

湖北省农业厅副厅长焦泰文告诉记者,为推广早稻集中育秧,今年湖北将投入2000万元,资金是去年的两倍。实行集中育秧后,农民只需备好大田,将秧苗直接抛栽,或实行机械插秧,可以省秧田、省用种、省劳力、省投入,增产量。去年全省早稻提高到520万亩,今年力争再上台阶。

据农业部总经济师陈萌山透露,今年中央财政首次专项安排1亿元资金,支持早稻主产省开展集中育秧试点,因地制宜推进“单改双”,力争今年早稻面积稳定在8600万亩以上。

通过采访,记者看到,双季稻播种形势仍不容乐观,但各级农业部门都在努力,政策扶持力度比以前更大。

问题三

机插比例高不高?

“我们种田大户最乐意用农机了。每年春季最头疼的就是请人插秧:一是穴数难保证,按标准,每亩要16000穴,手插一般要少4000穴,直接影响产量;二是成本太高,每人每天150元,中午管饭,还很难请到人。”安徽省霍邱县宋店乡王厚云对记者说。王厚云种了4000多亩田。

水稻机械化种植分三种:机播、机插和机浅栽。步进式和乘座式插秧机作业效率,分别是人工栽插的11.5倍和30倍;机抛效率是人抛的25倍,是人力插秧的120倍。据专家测算,水稻机械化插秧和常规人工栽插比,每亩综合节本30元以上,增产5%以上。

人工插秧辛苦、低效,大家都知道机械化插秧好,但记者在采访中发现,水稻产区机械化插秧比例仍很低,绝大部分仍依赖撒播。中国工程院院士罗锡文教授告诉记者,目前全国水稻种植机械化水平仅为20%。

是什么制约水稻机插推广呢?记者采访了不少农民和农业部门基层工作者,认为主要原因有三个:

一是机插需要标准育秧,但农民传统上都是一家一户下种,标准难统一,稻秧难上机。

二是水稻品种较多、较杂,难以标准化育秧。记者采访过一个县,水稻主导品种竟有300多个。

三是种田在农民家庭收入中只占零头,农民对种多种少、收多收少,积极性不高。

近几年,湖南、湖北、安徽等地推广集中育秧,变原来的供种为供秧,由农民专业合作社、种植大户,为分散的农户提供代耕、代育、代插等服务。记者在安徽霍邱县看到,由于推广代耕、代育、代插,机械化插秧得到迅速推广,目前面积已达43万亩。

春耕田间行,记者看到了问题,也看到了希望。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