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中旬,记者来到河南省舞钢市铁山乡韩庄村,远远就看到村东头的大路上人头攒动,十分热闹。
记者走上前去,看到村民王长德正将西红柿搬上运菜车,并当场结了菜款。王长德说他今年种了两个大棚,一个大棚种的是西芹,收了6000多元;另一个大棚种的是西红柿,已经收了2000多公斤,卖了3000多元。
眼下正是该村西红柿大量采摘的时候,来自郑州的蔬菜经销商张金荣已经在这里住了一个多月。他说:“这些菜今天晚上就可端上郑州市民的餐桌。”自今年元月中旬以来,他几乎以每两天一车的频率将韩庄、找子营等村的西芹、西红柿等蔬菜运往郑州毛庄蔬菜批发市场。
韩庄村子不大,却家家户户种植蔬菜,是有名的蔬菜生产专业村。前几年,尽管菜种得不少,但收入并不高,一度有不少菜农干脆拆掉大棚种庄稼。2005年,铁山乡政府开始实施“蔬菜富民”工程,大力发展绿色蔬菜,引导农民走设施蔬菜和无公害蔬菜的产业发展路子。该乡定期不定期邀请舞钢市农业局的蔬菜专家来授课指导,多次组织村干部、种植户到寿光和漯河、郑州等地学习取经。“出去之后才知道原来咱的大棚太落后了,棚体矮、面积小、病虫害多,保温效果也不如人家的好。”韩庄村党支部书韩恩民深有感触,“参观回来后,俺就把老棚拆了,给大伙儿做个表率。”在他的带领下,全村淘汰了落后的大棚,由村里统一规划,投资500多万元建成了高标准蔬菜大棚园区。
大棚蔬菜的质量、产量上去了,可价格始终上不去。“同样的西红柿,俺的卖价总比市场上便宜两三毛钱,一个棚下来少卖不少钱呢。”王长德说。原来,韩庄村的种植户一直各干各的,周边又没有蔬菜交易市场,前来要菜的经销商可以随意定价,卖菜难一度成为最头疼的事。
针对这一情况,2010年2月初在铁山乡政府和舞钢市农业局的帮助下,韩庄村与周边的找子营、扁担李等村联合成立了蔬菜专业合作社,300多种植户和1000多亩蔬菜实行统一品种种植、统一方式培育、统一价格销售,并注册了“铁山”无公害蔬菜品牌,吸引了郑州、漯河等大中城市的菜商前来抢购。
在蔬菜合作社的带动下,韩庄和找子营、扁担李等村的蔬菜基地已发展冬暖式蔬菜大棚1000余亩,拱棚800多个,露地蔬菜1300多亩,蔬菜品种有西红柿、黄瓜、西芹、辣椒等10多种。每亩蔬菜年产值达8000多元,靠种植蔬菜年纯收入超过3万元的农户达200多户。
“今年乡里打算在我们这里建一个蔬菜批发市场,我计划再建两个大棚。”王长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