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版:今日财经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3月2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三个导向”引领宝钢突围
本报记者 李治国

2011年,宝钢集团利润总额达到187亿元,净资产收益率为5.8%。宝钢是如何在行情趋冷的情况下实现业绩增长的?

集团董事长徐乐江表示,宝钢的应对之道主要是“三个导向”:即以提升产品盈利能力为导向,推进产品结构优化,提高独有及领先产品的市场份额;以提升科技创新能力为导向,加大研发投入,完善研发到新产品转化机制;以服务带动制造业为导向,通过为用户提供一体化的全面解决方案,提高对市场快速反应的能力。正是基于这“三个导向”,宝钢的创新型产品层出不穷。

“现在钢铁行业已步入微利时代,我们要跻身国际化舞台,必须向高端制造要市场,通过贴身服务要效益。”宝钢无缝钢管厂副厂长金大勇告诉记者,宝钢打破了国外垄断,自主研制出适应新疆地质特征的“超级13铬”高合金油井管,并得到客户认可。

谈及整个行业今后的发展形势,徐乐江并不乐观。他说,过去一年感受最大的压力是原材料成本高企,下游需求增速放缓,这一情况短期内不会改变,中国钢铁行业的微利运营状况也将持续两三年时间。

不过,对宝钢等钢铁企业来说,并不是完全没有发展的机会。徐乐江说,工业化、城镇化作为我国当前阶段发展的主题没有改变,我国钢铁工业在中长期内仍有发展的空间;本轮国际金融危机将进一步促进制造业和钢铁工业的重心向中国等新兴市场经济国家转移,并将促进我国钢铁下游产业大规模的向国际化发展;尤为重要的是,面对资源环境紧张的现实,追求可持续发展,实现低碳经济正在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主流和国家的政策导向。

“宝钢下大力研发成功的高强汽车用钢、自主研发的取向硅钢,这些都为钢铁这一传统基础材料拓展了新的应用空间。”徐乐江表示,在钢铁微利时代,宝钢将继续坚持“精品+规模”的发展思路,并将通过从钢铁到材料、从制造到服务、从中国到全球的3大转变,实现微利时代的全面突围。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