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1版:要闻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4下一版 2012年3月21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在危机中拉开大幕
本报记者 梁图强

新一轮由国际金融危机推动的世界经济结构大调整,已经引发了一场抢占新科技制高点的大竞赛,并最终有望催生出具有强大发展推动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这已经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应对金融危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共同选择

自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发生后,世界各国和地区都逐步意识到实体经济的重要性,纷纷着手解决制约实体经济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重新制定规划,加快对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布局,推进新兴产业发展步伐,努力寻求技术创新和经济结构升级的制高点,力图为产业发展创造更多的空间,为本国经济培育新的增长点。新一轮全球经济结构调整已在应对金融危机和拯救欧债危机过程中悄然拉开了大幕。

挑战与机遇并存

实际上,这一轮全球范围的经济结构调整已经在世界市场竞争中有所显现,其主要特点之一,就是贸易摩擦持续加剧,特别是中国等发展中国家与美国、欧洲和日本等发达国家,甚至与拉美国家的贸易摩擦明显增加。在世贸组织统计的相关贸易诉讼案件中,针对中国的就占据了一半多。表面上看,造成这一局面的原因似乎是受到国际金融危机和美欧债务危机影响,发达国家经济拮据,消费下降,为了紧缩财政,寻找理由减少进口,以期平衡贸易。实则不然,其根本的原因在于,美国等发达国家打算让制造业回归本土,以创造就业,增加出口;欧洲及日韩的情况虽与美国有所不同,但战略思路一致,即扶植实体经济,留住高端核心制造业,维持强势竞争力。

以往,世界经济大体呈现3大板块:一个是美国、英国及西班牙等以消费和金融主导的板块;一个是中国、德国、日本、韩国等以制造业和出口为主的板块;再一个是其他以农业和矿产资源为主导的板块。这3大板块运行的结果,导致了产业布局不尽合理和贸易失衡,一些国家出现了贸易赤字,另一些国家和地区则长时间保持贸易顺差,由此造成贸易摩擦不断加剧。为改变这一不平衡的局面,相应的政策和投资、市场、资源配置调整也随之展开。这给世界各国及地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当前的世界经济结构调整,并非简单的传统制造业回归和重新建立,而是全球性制造业重新布局,转变发展方式。其中,发达国家的核心战略旨在运用手中的尖端技术打造高端核心制造业和相应的服务业务,从而保持竞争优势地位;发展中国家则力争建立高起点的新兴制造业,以期在未来的全球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可以说,新一轮由国际金融危机推动的世界经济结构大调整,已经引发了一场抢占新科技制高点的大竞赛,并最终有望催生出具有强大发展推动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这已经成为当今国际社会应对金融危机、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共同选择。

目前,发达国家特别是美国的经济结构调整主要集中在产业结构调整上,而且进展迅猛,资金大都投向高科技企业。统计显示,美国的科技股占美国股市市值比重已从1990年的10%上升为现在的33%。由此,发达国家占据了优势,在强化高新技术产业竞争优势的同时,通过国际生产网络的扩张推动了全球产业结构的调整。但是,发展中国家也在利用承接国际产业转移这个难得的历史机遇,通过投资倾斜和优惠政策,调整经济结构,并利用“后发优势”和新的世界产业大规模转移之机,推动自身产业结构的升级,加速工业化和现代化进程。因此,可以肯定,伴随高新技术产业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深入,世界产业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这一轮世界经济结构的调整,将有利于世界各国和地区经济发展和世界经济新格局的形成。

新兴产业是方向

目前,世界各国和地区在加大科技创新和发展新兴产业的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都主要把生物科技、新能源、新材料、微电子、空间技术、环保产业、通信、电脑、机器人等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毫无疑问,这将引发一轮新兴产业革命,将改变人类生产和生活方式,推动全球形成新的产业链及市场,成为推动世界经济发展的主导力量。

历史经验证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革命性力量一般都是科技含量高、产业关联广、市场空间大的朝阳产业,而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具有这样的特性。美国奥巴马政府将重点放在新能源和环保产业上。欧盟委员会则在2010年3月正式公布了指导欧盟今后10年发展的“欧洲2020战略”,提出了欧盟今后10年的发展重点和具体目标,旨在将“绿色技术”和其他高技术提高至全球领先水平,并决定在2013年之前投入1050亿欧元资金。英国为了应对目前的经济衰退,启动了一项批量生产电动车、混合燃料车的“绿色振兴计划”,希望经济尽快从衰退中复苏。法国政府宣布将建立200亿欧元的“战略投资基金”,主要用于对能源、汽车、航空和防务等战略企业的投资与入股。德国政府批准了总额为5亿欧元的电动汽车研发计划预算,支持包括奔驰公司在内的3家研究伙伴,计划在2011年实现锂电池的产业化生产,推动电动汽车产业发展。日本在2011年推出的《制造业白皮书》中指出,日本制造业所面临的国际环境严峻,全球制造业的竞争日趋白热化。为此,日本政府提出,将加大金融支持力度,重点防止产业空心化。韩国制定《新增长动力规划及发展战略》,务求绿色产业、文化产业、医疗产业及IT技术与传统制造业的融合,进而提高附加值,并将绿色技术、尖端产业融合、高附加值服务等3大领域共17项新兴产业确定为新增长动力。印尼政府非常重视新兴产业的培育扶持,力求以创新引领科技突破,其中包括创意经济、绿色能源和再生能源、汽车、有色金属和棕榈油等产业。同时,在相关项目审批、资源配置、银行贷款、税收管理、出口扶持等领域坚持政策优先优惠,以支持传统产业的结构调整和技术改造。

但是,新一轮世界经济结构调整不会一蹴而就,需要经历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期。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副总裁朱民指出,“世界正在进入一个低增长下新的结构调整,而且这是一个中期的甚至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他强调说,“结构调整的关键动力是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崛起,但是,到现在为止,这次危机之所以持续、之所以增长疲软、之所以反弹不是如此强烈,其原因是新兴产业的崛起至今不明确。”

人力资源是保障

在当前新一轮经济结构调整中,世界各国和地区大都将目标指向新兴产业,但同时也发现,无论是制造业升级还是建立新兴产业,都离不开人才,特别是从事高新技术制造业的技术工人,没有这方面的人力资源保障将一事无成。目前,美国就遇到了这样的难题。统计调查显示,自2000年年底以来,美国45岁或以上劳动者的数量已经从4920万人上升到6310万,增加了1390万。但是截至2011年10月,美国企业报告说,其工作岗位仍有5%的缺口,也就是说在当时全美失业率超过9%的情况下,有60万个就业岗位无人填补。这说明,美国缺乏适应技术含量高的工人或者技术人员,这对美国经济结构调整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无疑形成了很大制约,甚至将给美国经济的中长期增长带来风险。

相比之下,德国在这方面的优势却十分突出。德国在经济结构调整中,不仅注重在传统和特色产业上下功夫,同时还非常重视教育。德国采取的二元制教育和培训体系,使其能够不断培养出训练有素的工程师队伍和素质良好的技术工人。

二元制教育是德国的独创。德国高中生毕业后要想进工厂,必须经过专门的培训,培训期为2年至3年,不仅学习理论知识,还要学会动手制造。德国还有专门的培训基地,基地遍布全国甚至是世界各地,以便培训对象能够掌握最实用而不是过时的技术。二元制教育是指一半在学校学习理论知识,另一半是在工厂实习。由于效果好,这种培训制度已经扩展到其他各领域。在德国,农民也要拿合格证书,不经过严格的培训并通过考试是不能上岗的。德国的这种二元制教育培训体系,为制造业持续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力资源保障,这也可以说是德国制造业保持世界领先水平的诀窍之一。正因为如此,德国经济在国际金融危机和欧债危机及经济结构调整中依然保持了稳定的增长。

有鉴于此,为了使人才特别是技术工人等人力资源在经济结构调整中提供有效的保障,欧盟在新的发展战略中将就业培训作为重点之一,并拨出专项资金用于年轻人的就业培训。其他国家也大都以不同形式,在新规划中将培训列入其中。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