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4版:综合新闻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3月12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如阳光普照 让雨露润彻
——代表委员畅谈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启东中学校长王生对政府工作报告读得认真,许多地方都画上了密密麻麻的道道,还有各种符号和标注。他一手拿起报告,一手指着这些特殊的符号解释道,“温家宝总理提到民生的地方,很多次现场都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这是一份浸透着浓浓民生情怀的报告!”

2011年,我国政府在保障和改善民生方面作出了巨大努力——全年城镇保障性住房基本建成432万套,新开工建设1043万套;涵盖13亿人的全民医保体系初步形成;在660万高校毕业生中,初次就业率达到77.8%……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12年要坚持把“惠民生”作为政府工作的重要任务,得到了代表委员的充分认同。

“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步伐不能停,要继续加快推进,让更多中低收入者实现‘住有所居’。”冯海荣代表说。这位来自酒钢集团公司的全国人大代表,在多次的调研中真切地感受到民众对保障房的期待,“去年12月,我到嘉峪关市润泽园小区调研保障性住房。住进廉租房群众的欢声笑语,至今仍在我脑海中浮现。”

全国人大代表赵凤琦担任江苏宿迁城市建设投资公司董事长不足一月,他介绍说,“今年,保障房建设依然是我们的工作重点。”为了保障房分配公平,赵凤琦代表建议,要更多采取技术手段,确保分配的公平、公正、公开,让真正需要保障房的群众尽快住进去。包括家庭情况、收入、申请要求在内的所有信息,都要在网上公示;积极引入社会力量和媒体监督分配过程;对违规违纪、谋取私利者要予以严惩。“有了阳光操作,保障房才能给群众带来真正的温暖。”

对于社会广泛关注的保障房建设“钱从哪里来”的问题,全国政协委员、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金融系主任李稻葵认为,一是依靠出租保障房的收入保证资金的循环使用,二是积极引导社会资金进入保障房建设。“这个路子如果打开的话,保障房融资难就可以破题了。”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全民医保体系初步形成。我国用最短时间织造了世界最大的全民医保网,就像盖房子一样,房屋的四梁八柱和框架已建立。”谈及医改的话题,全国政协委员、中日友好医院院长许树强委员滔滔不绝。针对如何缓解“看病难”、“看病贵”,这位政协委员更多考虑的是如何切实清除两大痼疾生存的土壤。

许树强委员认为,“看病难”源于医疗资源分配不均,必须从制度上对我国的医疗资源进行调整,充实社区、乡村医疗服务结构的医务人员和医疗设备,让群众能就近就医。“看病贵”则是“以药养医”的不良机制带来的。“必须斩断医务人员与药品之间的利益链条!”

全国人大代表、甘肃省卫生厅副厅长郭玉芬认为,进一步扩大国家基本药物制度覆盖范围,是个操作性强的方法。“目前实施的国家基本药物制度,包括了307种各类药品,但要真正治疗常见病、多发病,这个目录还需要继续完善,如果达到800多种,就能更好地满足诊治需求,群众才能花更少的钱,享受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如何千方百计扩大就业,也是代表委员关注的焦点。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今年城镇要新增就业900万人以上。对此,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市长黄奇帆建议,大力发展实体经济,重点帮扶小微企业,“要为实体经济和小微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代表委员们表示,2011年,各方积极努力,攻坚克难,交出了一份振奋人心、温暖人心的民生答卷。在新的一年,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任务更加艰巨,需要我们下更大的决心,投入更多的资源,付出更大的努力,像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的,“切实办成一些让人民群众得实惠的好事实事”。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