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两会特刊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3月6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新型科研机构新在哪
——访全国人大代表、广东省 科技厅厅长李兴华
本报记者 庞彩霞

记者:近年来,经济发达的珠三角地区涌现出一批有着独特运行机制的技术创新机构,这些机构新在哪里?

李兴华:新型科研机构有着鲜明的时代特征,体现在政、产、学、研、资相结合;创新、产业、创富相统一;高投入、高效率、高产出相协调;基础、应用、开发、产业化相交叉融合。同时,他们遵循市场和科技创新规律,在单位性质、运行机制、人才激励等方面都打破了传统的管理方式和体制,是近年来新组建的“增量”科研单位。例如,深圳光启研究院成立两年来,完成了超材料领域1229项底层知识产权覆盖,占全球超材料领域知识产权申请量的80%以上,吸引了中外数十名科学家,在超材料领域占领了源头创新的主导地位。

记者:这些新型科研机构在其发展壮大过程中面临哪些困难和问题?

李兴华:目前面临五个方面的困难:一是难以享受进口仪器设备免税优惠;二是新型科研机构身份有待认定;三是海外人才认定和社保续接问题有待解决;四是投融资渠道还不顺畅;五是缺乏整体规划和科学引导。

记者:您对于促进新型研发机构良性发展有何建议?

李兴华:第一,对不同类型及领域的机构实施分类指导,实行差异化的认定标准和管理原则。第二,研究出台促进新型科研机构发展的指导性意见,鼓励境内外组织、企业、高校及个人以多种形式创办新型科研机构,重点鼓励央属大型科研机构、海外创新团队在广东、江苏、浙江等产业化水平较高的沿海地区创办新型研究机构。第三,设立新型科研机构发展专项资金,作为扶持新型研究机构建设的初创经费,引导全社会资金的投入。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