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版:报网连线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2月23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以科技创新振兴农业
中国经济网记者 孔令雪
郑风田教授(右)做客中国经济网《经济热点面对面》节目现场。 郝红波摄

中央一号文件连续9年聚焦“三农”工作,中央对于“三农”工作是怎样的思路呢?日前,中国经济网邀请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郑风田做客《经济热点面对面》谈如何以科技创新振兴农业,发展农村经济。

“我国的‘三农’问题很复杂,目前是发展短板,但也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郑风田说,所以中央每年的一号文件都聚焦“三农”,进行政策指导。“只有‘三农’问题真正解决了,我们国家才能真正强大起来。”

我国每年的支农投入非常大,2011年涉农投入已经达到2.5万亿元,今年的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建立投入稳定增长的长效机制,按照增加总量、扩大范围、完善机制的要求,继续加大农业补贴强度。

鼓励返乡农民创业

新生代农民工以80后、90后的青年为主,他们大量进城务工,已经不愿意回老家种地,农村“谁来种地”、“谁来养猪”已成为绕不过的严峻问题。想要发挥新生代农民工在农业科技创新中的作用,需要实行一定的鼓励政策,吸引一部分人回到农村。

郑风田举例说,上世纪80年代大量的留学生出国留学不再回来,但最近几年大量的留学生选择回国,因为他们觉得国外再好,但毕竟是别人的国家,还是回到自己的祖国心里舒服,“同样的道理,当新生代农民工感到农村的发展机会越来越多的时候,相信他们也愿意回去。”

需要给返乡农民提供创业基金、提供职业或者技能培训,大力发展农村经济,从而缩小城乡差距。“我们的农业发展要转型,需要通过教育让农民学到更高的农业技术,这样不仅培养了农业发展人才,也提高了农民收入,还会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到农业发展中来。”郑风田说。

推动农业科技创新

截至去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实现连续8年增收,粮食亩产量已经达到一定的限度。加上目前全球气候异常、资源环境的变化,以及我国城市化进程中城市占地的增多,我国粮食生产面临很多挑战。如何用有限的资源生产更多的粮食,满足不断增长的需要,依然是重要课题,加强农业科技创新迫在眉睫。

“用农业科技带动农业发展和科技兴国的理念是一致的。”郑风田认为,大力促进农业科技创新,可以从农村转移出来一批劳动力进入城市,从而推动我国城市化的进程。改革开放以来,有2亿多农民到城市打工,粮食不仅没有减产相反还在增产,其中,农业科技创新中的农业机械化起了很大的作用。

郑风田表示,在发展农业科技、提高劳动效率后,从农村转移出来的一部分人正好可以顺应我国城市化的进程进入城市,为城市发展贡献力量。但是,目前农民工在城市打工,个人的社保和子女教育等问题仍急需解决。改变部分农民的户籍限制,让有条件的农民工落户城市才能进一步促进城市的发展。

3 上一篇  下一篇 4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