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版:特别报道 上一版3  4下一版  
 
标题导航
 
语音朗读|返回经济网首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版3  4下一版 2012年2月15日 星期 放大 缩小 默认
眼光:从月台跳上奔驰的列车

在自力更生的年代,扎实的理论功底和高超的动手能力必不可少。在改革开放的年代,眼光成了最宝贵的财富。谢家麟就在前二者的基础上,修炼出了精准的科研眼光。

1980年,是我国选择建造高能加速器道路的关键时刻,国内第一台高能加速器,是选十拿九稳的质子同步加速器方案,还是选当时国际上最先进的正负电子对撞机方案?

谢家麟不简单冒进,也不轻易畏难。他组织数十次研讨,反复权衡两种装置的优缺点,最终确定了正负电子对撞机方案。

正负电子对撞机技术难度很大,许多技术在国内都是空白。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中国工程院院士叶铭汉说:“当时国内外有不少好心人为我们担忧,说我们好比站在铁路月台上,想要跳上一辆飞驰而来的特别快车。如果跳上了就飞驰向前,从此走在世界前列,如果没有抓住,摔下来就粉身碎骨。”

谢家麟担任对撞机总设计师(后任工程经理),对工程设计精心决策。“我根据自己30年从事加速器研制的体会,提出6条设计BEPC(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的指导思想。”这6条原则是:1、以保证高亮度为首要考虑;2、采用经过考验的先进技术;3、设计强调简单可靠;4、采用能达到性能指标的最先进技术路线;5、设计保留以后改进的余地;6、设计中保留一机多用的可能。显然,1、4、5、6能保证机器建成后的先进和实用,2、3则是以技术可控来保障项目如期建成。

实践证明了这个决策的正确。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从1984年10月邓小平亲自参与奠基,到1988年10月成功实现对撞,仅用了4年时间、2.4亿元人民币,创造了国际同类工程中建设速度快、投资省、质量好、水平高的奇迹,是我国在高科技领域的一项重大突破性成就,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成为世界八大高能物理实验研究中心之一。另外,对撞机实现了“一机两用”,在进行高能物理实验的同时产生同步辐射,可开展多学科研究。该项科研工程获中科院科技进步奖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奖特等奖,谢家麟以其出色的领导和开创性的工作,在获奖人员中排名第一。

BEPC建成后被用于发现新粒子、观察蛋白质结构等,成为多国家、多学科科学家们研究微观世界物质结构的神兵利器。

接着,目光长远的谢家麟又瞄准了“自由电子激光”。此时,谢家麟已年至七旬。在这个项目中,他继续年轻时的“因陋就简”风格,用了30多年前建成的直线加速器和同龄的能量分析磁铁,还用BEPC淘汰的四极磁铁改装了一个阿尔法磁铁。“这不仅节约费用,更大大缩短了投入试验的时间。”

他领导建成的北京自由电子激光装置(BFEL),1993年年底得到饱和辐射,圆满完成任务。总投资只是国外同类装置的十分之一,使中国成为继美国及西欧之后实现红外自由电子激光饱和振荡的国家,奠定了我国自由电子激光光源发展的基础。值得一提的是,在BFEL的研制中,他提出的“前馈控制”方法为国际首创,提高了直线加速器的束流稳定性。

眼光通常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上,但经验也常常成为创新的桎梏,所以很多科学家到老年之后就难以再做出创新性的成绩,谢家麟却在80高龄时做出了重要突破。2000年,他突破加速器设计原理,将电子直线加速器几十年沿用的三大系统精简为两个系统,简化了加速器结构,大大降低制造成本。此后又经过四年努力,研制成功世界上第一台紧凑型新型加速器样机,验证了设计理论的可行性,并申请了国际专利。

如今,92岁高龄的谢家麟依然坚持每周去实验室工作半天。60多年的科研生涯中,小小电子成为他手中任意驱策并借以演现万秘的工具,也成为他相伴一生的挚友。

3 上一篇 语音朗读 放大 缩小 默认

您对这篇文章的满意度

非常满意基本满意不太满意很不满意不做评价

对此文章发表评论

用户名:密码:匿名发表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