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是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简称,指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GDP是世界组织和各国官方普遍认可、广泛采用的重要经济指标。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著名经济学家萨缪尔森认为,GDP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他将GDP比做描述天气的卫星云图,能够提供经济状况的完整图像,能够帮助领导者判断经济是在萎缩还是在膨胀,是需要刺激还是需要控制,是处于严重衰退还是处于通胀威胁之中。如果没有像GDP这样的总量指标,政策制定者就会陷入杂乱无章的数字海洋而不知所措。
GDP是怎么算出来的
GDP核算方法可以分为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理论上,三种方法得到的GDP总量应该一致,但是由于资料来源和计算方法不同,实际结果并不完全相同。
生产法核算公式是:GDP=总产出-中间投入。
收入法核算公式是: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营业盈余。
支出法核算公式是:GDP=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与服务净出口。
为何总量用现价,增速却用不变价
为反映指标的变动情况,在不同的经济研究目的下应该采用不同的价格标准,统计上常用的有现价和不变价。
现价是指当年的实际价格,用以反映当年总量规模。按现价计算的指标,在不同年份之间的变动包含价格变动和物量变动的因素,必须消除价格变动的因素后才能真实反映经济发展动态。
扣除价格变动因素后的价格称为不变价格。不变价是以某年份现价作为基期扣除价格变动因素,多用于计算与某指定年份相比的增长速度。
因此,每年公布的GDP总量是现价总量,为了真实反映GDP增长情况,GDP增速为不变价可比增速,扣除了价格因素。GDP不变价计算目前是以五年为一个周期。2011年至2015年的不变价编制以2010年为基期。
例如,国家统计局1月17日发布的初步测算数显示,“2011年我国GDP为471564亿元”,这是按照2011年当年的价格计算的;“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2%”,这是按照2010年的基期价格计算的。
年度GDP为何总在变
对GDP数据多次修订是各国通行的做法,世界各国GDP核算都要根据更加完整、可靠的基础数据不断修订。
在我国,年度GDP核算按初步核算、初步核实和最终核实3个步骤进行,所以GDP数据会随着核算而发生变化。之所以如此,是受GDP核算所需基础资料的可获得性、时效性和全面性的要求。为此,在运用GDP时,在不同的时期要注意采用最新的数据,以保证研究、分析的准确性。
此外,根据国际惯例,如果掌握了对GDP数据有较大影响的新的基础资料,将对GDP历史数据进行相应的修订和发布。我国从2003年起建立了周期性经济普查制度,每五年开展一次全国经济普查,在逢3、逢8的年度实施,现阶段已根据2004年和2008年两次全国经济普查结果对GDP历史在次年9月出版的《中国统计年鉴》数据做出过修订。
何为“三驾马车”
消费需求、投资需求和外部需求被并称为“三大需求”,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拉动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在“三驾马车”中,消费需求是生产的目的,可以创造出生产动力,并刺激投资需求。因此,消费是经济增长的最终需求和目的,拉动生产力的发展;投资需求是增加社会总供给的重要途径,投资规模要和经济发展状况相协调,投资不足可能减缓经济发展,投资增长过快则可能引发经济过热和产能过剩;外部需求对经济的作用和消费需求类似。但是,受到国际经济、外贸环境和汇率变动多种因素影响,外部需求容易出现波动。
目前,由于经济分析需要与资料来源缺乏的矛盾,社会上比较普遍地将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固定资产投资和货物贸易出口额用来分析宏观经济,然而,完整意义上的“三驾马车”应是指GDP支出核算中的最终消费支出、资本形成总额、货物和服务净出口。所以,在具体运用GDP数据时,要注意这些指标之间的区别,以免造成误解或偏差。